“营改增”对餐饮业税收征管影响分析--以广东省餐饮业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3 述评 | 第12-13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6 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餐饮业“营改增”税收征管理论分析 | 第14-26页 |
2.1 餐饮业概述 | 第14-16页 |
2.1.1 定义 | 第14页 |
2.1.2 行业规模 | 第14-15页 |
2.1.3 餐饮业涉及的税收 | 第15-16页 |
2.2 餐饮业税收征管特征 | 第16-19页 |
2.2.1 餐饮业涉及面广泛 | 第16页 |
2.2.2 企业收入成本不实 | 第16-17页 |
2.2.3 税务部门难监管违章开具发票 | 第17-18页 |
2.2.4 法律依据不足 | 第18页 |
2.2.5 起征点对餐饮个体户征管的影响大 | 第18页 |
2.2.6 个税申报出入大,代扣代缴漏洞多 | 第18-19页 |
2.3“营改增”对餐饮业影响 | 第19-21页 |
2.3.1“营改增”对餐饮业流转税负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2“营改增”对餐饮业发票管理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3 餐饮业“营改增”会计核算的变化 | 第21页 |
2.4 餐饮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比较 | 第21-22页 |
2.4.1 增值税和营业税相同之处 | 第21-22页 |
2.4.2 增值税和营业税不同之处 | 第22页 |
2.5 餐饮业税收征管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5.1 纳税遵从理论 | 第22-23页 |
2.5.2 税收博弈理论 | 第23-24页 |
2.5.3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第24-26页 |
3 餐饮业税收征管——以广东省为例 | 第26-37页 |
3.1 广东餐饮业规模 | 第26-28页 |
3.2 广东省餐饮业特点 | 第28-29页 |
3.2.1 餐饮业互联网化 | 第28-29页 |
3.2.2 餐饮市场资本化 | 第29页 |
3.3“营改增”试点取得的成效 | 第29-33页 |
3.3.1“营改增”试点减负率 | 第29-32页 |
3.3.2 餐饮业“营改增”减负效果 | 第32-33页 |
3.3.3“营改增”后明确外卖服务税率 | 第33页 |
3.3.4 连锁餐企获营改增红利 | 第33页 |
3.4“营改增”对税收征管影响 | 第33-34页 |
3.4.1 对国地税局管理产生影响 | 第33页 |
3.4.2 增加了增值税抵扣链条 | 第33-34页 |
3.4.3 影响税收征管的信息化 | 第34页 |
3.5“营改增”对餐饮业税收征管的挑战 | 第34-37页 |
3.5.1 对国地税税收征管带来调整 | 第34-35页 |
3.5.2 餐饮业发票开具问题 | 第35页 |
3.5.3“营改增”对餐饮企业税负的影响 | 第35页 |
3.5.4 对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 第35-36页 |
3.5.5 外卖“020”平台的税收征管 | 第36-37页 |
4 餐饮业“营改增”的税收征管对策 | 第37-40页 |
4.1 进一步深化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水平 | 第37页 |
4.2 电子税务局建设“互联网+税务” | 第37-38页 |
4.3 注重税收风险控制 | 第38页 |
4.4 提高对大企业的税收征管水平 | 第38页 |
4.5 完善纳税信用评价体系 | 第38-39页 |
4.6 加大稽查机制建设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