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概述 | 第10页 |
1.2 连续梁顶推施工方法概述 | 第10-16页 |
1.2.1 连续梁顶推法施工发展概述 | 第11-14页 |
1.2.2 顶推法施工的发展特点及优缺点 | 第14-16页 |
1.3 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1.4 课题背景介绍 | 第17-19页 |
1.5 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顶推施工关键工艺 | 第20-29页 |
2.1 顶推施工分类 | 第20-23页 |
2.1.1 单点顶推 | 第20-21页 |
2.1.2 多点顶推 | 第21-23页 |
2.2 顶推施工技术的关键设备 | 第23-26页 |
2.2.1 临时墩 | 第24页 |
2.2.2 导梁 | 第24-25页 |
2.2.3 制梁台座 | 第25页 |
2.2.4 滑动装置 | 第25-26页 |
2.2.5 顶推导向和纠偏装置 | 第26页 |
2.3 顶推施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 第26-28页 |
2.3.1 箱梁“爬行” | 第26-27页 |
2.3.2 混凝土开裂 | 第27页 |
2.3.3 滑板损坏 | 第27页 |
2.3.4 梁体偏移 | 第27-28页 |
2.3.5 导梁前端下挠过大 | 第28页 |
2.3.6 支座脱空 | 第28页 |
2.3.7 其它问题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顶推施工安全监控 | 第29-44页 |
3.1 顶推施工监控的目的和原则 | 第29页 |
3.2 顶推施工监控的方法 | 第29-30页 |
3.2.1 开环控制法 | 第29-30页 |
3.2.2 闭环控制法 | 第30页 |
3.2.3 自适应控制法 | 第30页 |
3.2.4 最大宽容度法 | 第30页 |
3.3 顶推施工监控内容 | 第30-31页 |
3.4 顶推施工安全控制分析 | 第31-43页 |
3.4.1 顶推施工仿真分析结果 | 第31-34页 |
3.4.2 主梁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及分析 | 第34-39页 |
3.4.3 墩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结果对比及分析 | 第39-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导梁优化分析 | 第44-51页 |
4.1 顶推施工过程中主梁的内力分析 | 第44-46页 |
4.2 导梁刚度对顶推施工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 导梁单位长度重量对顶推施工的影响 | 第47-49页 |
4.4 导梁长度对顶推施工的影响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1-61页 |
5.1 截面温度梯度对顶推施工的影响 | 第51-57页 |
5.2 支座沉降对顶推施工的影响 | 第57-59页 |
5.3 边界条件对顶推施工的影响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支座脱空对箱梁局部受力特性分析 | 第61-67页 |
6.1 空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1-64页 |
6.1.1 单元材料特性 | 第61页 |
6.1.2 预应力筋的模拟 | 第61-64页 |
6.1.3 导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方法 | 第64页 |
6.2 支座脱空对支反力的影响 | 第64-65页 |
6.3 支座脱空对箱梁局部应力影响 | 第65-6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