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实验室诊断论文--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论文

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尿酸色谱/光谱分析新方法的研究

英文缩略词表第8-9页
中文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前言第16-28页
    1 研究背景第16-22页
        1.1 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概况第16-17页
        1.2 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分析检测第17-18页
        1.3 尿酸的概况第18页
        1.4 尿酸的分析检测第18-20页
            1.4.1 尿酸传感器检测法第18-19页
            1.4.2 磷钨酸还原法第19页
            1.4.3 分光光度法第19页
            1.4.4 其他分析法第19-20页
        1.5 HPLC?CL的概况第20-21页
        1.6 生物传感器第21-22页
    2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28页
第一部分:高效液相色谱偶联[Ag(HIO_6)_2]~5-?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第28-47页
    1. 引言第28-29页
    2.材料与方法第29-33页
        2.1 化学试剂第29-30页
        2.2 仪器与设备第30页
        2.3 溶液的配制第30-31页
        2.4 HPLC?CL 测定第31-32页
        2.5 样品的制备第32-33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3-44页
        3.1 化学发光机制第33-34页
        3.2 HPLC流动相的优化第34-35页
        3.3 化学发光条件的优化第35-38页
            3.3.1 发光试剂混合顺序的优化第35页
            3.3.2 Ag(III) 浓度的优化第35页
            3.3.3 鲁米诺浓度的优化第35-36页
            3.3.4 KOH浓度的优化第36页
            3.3.5 化学发光流速和电压的优化第36-38页
        3.4 线性、检测限、准确度和精密度第38-40页
        3.5 检测大鼠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第40-44页
    4. 总结第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第二部分 基于三角形纳米银片-尿酸酶侵蚀原理的比色法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检测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第47-68页
    1. 引言第47-4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2.1 化学试剂第48-49页
        2.2 仪器与设备第49页
        2.3 尿酸传感器的制备第49-50页
        2.4 传感器的专属性第50页
        2.5 血样品的收集和预处理第5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0-64页
        3.1 传感器设计的原理第50-52页
        3.2 三角形纳米银片的表征第52-56页
        3.3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56-59页
        3.4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第59-60页
        3.5 选择性第60页
        3.6 应用到检测人体血清中的尿酸第60-64页
    4. 结论第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全文总结第68-70页
附录第70-73页
    1. 个人简历第70页
    2.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0-71页
    3. 在校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1页
    4. 参加的学术会议情况第71-72页
    5. 在学期间申请的专利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综述 金和银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74-90页
    摘要第74-75页
    1. LSPR的原理第75-76页
    2. LSPR传感器的特点第76页
    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的机理第76-77页
    4.LSPR检测设备第77页
    5.纳米金粒子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77-81页
        5.1 棒状纳米金粒子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77-79页
        5.2 球形纳米金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79-81页
    6.纳米银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81-84页
        6.1 三角形纳米银片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81-83页
        6.2.球形纳米银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83-84页
        6.3 其他形状的纳米银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84页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理性存在:论苏童小说中的少年形象
下一篇:为本土美国人重新定位一个家:《爱药》的后殖民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