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丘陵红壤区不同种植年限茶园土壤铝形态与茶树体铝分布格局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引言第9-17页
   ·茶产业发展、茶学研究进展、江西茶产业的问题与挑战第10-11页
   ·茶树的耐Al机理第11-12页
   ·土壤Al形态及其研究方法第12-14页
     ·土壤Al形态第12-13页
     ·土壤Al形态的研究方法第13页
     ·Al的测定方法第13-14页
   ·Al和茶树的生长第14页
   ·立项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4-15页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5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5-16页
   ·创新之处第16页
   ·小结与展望第16-17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7-25页
   ·研究区概况第17页
   ·研究样地第17-19页
   ·取样方法第19-20页
   ·土壤理化特性第20-22页
   ·土壤Al形态第22页
   ·植物体养分含量第22-23页
   ·植物体Al含量第23-24页
   ·技术路线第24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4-25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25-53页
   ·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异性第25-30页
     ·pH值第25页
     ·阳离子交换量第25-26页
     ·有机C含量第26页
     ·全N含量第26页
     ·全P含量第26页
     ·C/N比第26-30页
     ·C/P比第30页
     ·N/P比第30页
   ·土壤Al形态及其组成第30-35页
     ·交换态Al第30页
     ·有机结合态Al第30页
     ·无机吸附态Al第30-31页
     ·酸溶Al氧化物第31页
     ·腐植酸螯合态Al第31页
     ·土壤总Al的测定第31页
     ·土壤可提取Al含量第31-34页
     ·种植年限及土壤层次对土壤各形态Al含量的影响第34-35页
   ·土壤理化特性与土壤Al形态的相关性第35-38页
     ·土壤pH与土壤Al形态的相关性第35-36页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Al形态的相关性第36-37页
     ·土壤有机C含量与土壤Al形态的相关性第37页
     ·土壤全N及全P与土壤Al形态的相关性第37-38页
   ·植物体养分含量分布格局第38-43页
     ·茶树叶片的pH第38-39页
     ·茶树体内有机C分布格局第39页
     ·茶树各器官全N含量第39-40页
     ·茶树各器官全P含量第40-41页
     ·茶树各器官C/N比第41页
     ·茶树各器官N/P比第41-42页
     ·茶树各器官C/P比值第42-43页
   ·植物体Al含量分布格局第43页
   ·植物体养分含量与Al含量的相关性第43-44页
   ·植物体Al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第44-45页
   ·土壤Al形态与植物体Al含量的相关性第45-53页
     ·土壤Al形态与老叶Al含量的相关性第46-48页
     ·土壤Al形态与新叶Al含量的相关性第48-51页
     ·土壤Al形态与茶树根的相关性第51-53页
第4章 讨论第53-58页
   ·土壤Al含量的调控因素第53-54页
   ·植物体Al含量的调控因素第54-55页
   ·茶园Al循环与茶叶Al安全第55-56页
   ·种植年限与茶园适应性管理第56-57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第57-58页
第5章 主要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NO对缺镁胁迫玉米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野艾蒿的化学组成及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