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类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1.1 类黄酮物质的生物学功能 | 第10页 |
1.1.2 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及其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2 甘蓝开花调控途径及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1.2.1 光周期途径 | 第16-17页 |
1.2.2 GA途径 | 第17-18页 |
1.2.3 自主控制途径 | 第18页 |
1.2.4 春化途径 | 第18-20页 |
1.2.5 MYB、bHLH、WD40转录因子与开花之间的关系 | 第20-21页 |
1.3 CRES-T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4-26页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2.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4页 |
3.1 材料 | 第26-27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3.1.2 质粒与菌株 | 第26页 |
3.1.3 主要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26页 |
3.1.4 培养基配方 | 第26-27页 |
3.1.5 实验涉及的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7-34页 |
3.2.1 质粒转化农杆菌 | 第27-28页 |
3.2.2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甘蓝 | 第28-29页 |
3.2.3 甘蓝植株DNA的提取 | 第29页 |
3.2.4 转基因甘蓝目的基因的PCR鉴定 | 第29-30页 |
3.2.5 Real Time PC R荧光定量分析 | 第30-31页 |
3.2.6 缺磷胁迫处理 | 第31-32页 |
3.2.7 低温胁迫处理 | 第32-34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54页 |
4.1 甘蓝TT8及WD40转录因子影响花青素合的研究 | 第34-47页 |
4.1.1 转基因甘蓝植株的获得 | 第34-35页 |
4.1.2 pCABarTT8ER、pCABarWD40ER、pC ABarTT8-WD40ER转基因植株叶片中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定量表达分析 | 第35-41页 |
4.1.3 pCABarTT8-WD40ER转基因植株甘蓝种子表型观察 | 第41页 |
4.1.4 pCABarTT8-WD40ER植株种子中花青素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1-44页 |
4.1.5 pCABarTT8-WD40ER T1代植株低磷胁迫下花青素合成相关结构基因表达分析 | 第44-47页 |
4.1.6 pCABarTT8ER、pCABarWD40ER转基因甘蓝低温胁迫下表型观察 | 第47页 |
4.2 甘蓝 TT8 及 WD40 转录因子影响开花时间的研究 | 第47-54页 |
4.2.1 发现TT8-WD40转录因子显性抑制后导致早开花现象 | 第47-48页 |
4.2.2 pCABarTT8ER转基因植株叶片中与开花早晚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8-50页 |
4.2.3 pCABar WD40ER植株叶片中与开花早晚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0-52页 |
4.2.4 pCABarTT8-WD40ER T1代转基因植株叶片中与开花早晚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2-54页 |
第5章 讨论 | 第54-58页 |
5.1 关于甘蓝WD40及TT8转录因子在花青素合成中的影响 | 第54-57页 |
5.1.1 甘蓝TT8、WD40转录因子显性抑制后对叶片花青素积累的影响 ..45 | 第54-55页 |
5.1.2 甘蓝TT8、WD40转录因子双显性抑制后对种皮色素积累的影响 ..46 | 第55页 |
5.1.3 甘蓝TT8、WD40转录因子显性抑制后对非生物胁迫下花青素积累的影响 | 第55-57页 |
5.2 关于甘蓝TT8及WD40转录因子对开花时间的影响 | 第57-5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8-60页 |
6.1 甘蓝TT8及WD40转录因子及其复合物对花青素的积累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 第58页 |
6.2 甘蓝TT8及WD40转录因子显性抑制后能促进甘蓝提前开花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附录1 T1代pCABarTT8-WD40ER转基因甘蓝植株提早抽薹开花的表型 | 第70-71页 |
附录2 缩略词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加会议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