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

广州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蔬菜品质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15页
    1.1 研究背景第7-9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9-12页
        1.2.1 国外有机蔬菜及栽培方式的研究发展状况第9-10页
        1.2.2 国内有机蔬菜及栽培方式的研究发展状况第10-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4 论文内容安排第14-15页
2. 研究内容第15-21页
    2.1 实验材料第15-16页
    2.2 实验仪器设备第16-17页
    2.3 实验方法第17-20页
        2.3.1 栽培方法第17页
        2.3.2 样品采集第17页
        2.3.3 项目测定方法第17-20页
            2.3.3.1 株高生长趋势第17-18页
            2.3.3.2 鲜重含水量的测定第18页
            2.3.3.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18页
            2.3.3.4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18-19页
            2.3.3.5 Vc含量的测定第19-20页
    2.4 数据处理方法第20-2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1-36页
    3.1 不同栽种方式下蔬菜的生物量第21-24页
        3.1.1 不同栽培方式蔬菜的鲜重第21-22页
        3.1.2 不同栽培方式蔬菜的干重第22-23页
        3.1.3 不同栽培方式蔬菜的株高及日增高变化第23-24页
    3.2 不同栽种方式下蔬菜的生理特性的变化第24-29页
        3.2.1 不同栽培方式蔬菜含水量变化第24-25页
        3.2.2 不同栽培方式蔬菜维生素C含量第25-26页
        3.2.3 不同栽培方式蔬菜叶绿素含量变化第26-28页
        3.2.4 不同栽培方式蔬菜可溶性糖含量第28-29页
    3.3 讨论第29-35页
        3.3.1 不同栽培方式蔬菜品质分析与讨论第29-35页
            3.3.1.1 不同栽培方式对蔬菜生物量的影响分析与讨论第29-31页
            3.3.1.2 不同栽培方式对蔬菜生理特性的影响第31-35页
                3.3.1.2.1 不同栽培方式对蔬菜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分析与讨论第31-32页
                3.3.1.2.2 不同栽培方式对蔬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分析与讨论第32-33页
                3.3.1.2.3 不同栽培方式对四种蔬菜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分析与讨论第33-35页
    3.4 不同栽培方式蔬菜的经济效益相关性第35-36页
4. 结论第36-37页
5. 本研究创新之处第37-38页
    5.1 理论创新第37页
    5.2 实践创新第37-38页
6. 展望第38-39页
    6.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38页
    6.2 后续研究计划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哲学视角下的消费方式转变研究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民主反腐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