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人民生活状况论文--人民消费水平、结构论文

哲学视角下的消费方式转变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导论第14-25页
    一、选题的目的第14-15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15-16页
    三、研究现状述评第16-21页
    四、论文的逻辑结构和创新点第21-23页
    五、主要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一章 消费与消费方式第25-50页
    第一节 消费概念的界定第25-38页
        一、消费概念的历史演变第25-28页
        二、消费概念的哲学内涵第28-33页
        三、消费的节类型和属性第33-38页
    第二节 消费方式第38-50页
        一、消费方式的概念界定第38-39页
        二、消费方式的特点第39-42页
        三、消费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42-50页
第二章 对消费方式转变的历史考察第50-66页
    第一节 消费方式的第一次历史转变:从原始共同消费到家庭消费第51-58页
        一、第一次消费方式转变的条件:天文、气象知识的掌握和金属的应用第52-53页
        二、第一次消费方式转变的标志:农业的产生第53-56页
        三、第一次消费方式转变的内容:由原始的共同消费转变为私有制前提下的家庭消费第56-57页
        四、第一次消费方式转变的特点:消费品的稳定保证了人.的稳定和增长第57-58页
    第二节 消费方式的第二次历史转变:从家庭消费到大众消费第58-66页
        一、第二次消费方式转变的条件:近代资本主义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第59-61页
        二、第二次消费方式转变的标志:汽车工业的兴起第61-62页
        三、第二次消费方式转变的内容:从节俭型消费方式向享受型消费方式转变第62-64页
        四、第二次消费方式转变的特点:人类社会进入消费主导的时代第64-66页
第三章 对当代资本主义消费方式(消费主义)的分析和批判第66-94页
    第一节 消费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第66-73页
        一、资本主义工业化为消费主义提供了物质条件第66-67页
        二、资本增殖需要消费最大化第67-68页
        三、信用工具使消费最大化成为可能第68-70页
        四、商业媒介(广告)为消费最大化推波助澜第70-73页
    第二节 消费主义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实现理论化第73-80页
        一、资本主义早期消费理论:以积累为善、以节俭为美德。第73-74页
        二、资本主义扩张时期的消费理论:有效消费理论第74-76页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消费理论:以需要为导向,消费最大化的经济理论第76-80页
    第三节 消费主义的本质是消费异化第80-86页
        一、消费主义的前提是消费分层(阶级分化)第80-81页
        二、消费主义的趋势是无度消费第81-82页
        三、消费主义的本质是消费异化第82-86页
    第四节 作为意识形态的消费主义第86-89页
        一、发达国家把推销本国消费方式作为国家文化战略第86-87页
        二、发展中国家被迫把扩大消费作为国家战略第87-88页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无力单独摆脱消费主义第88-89页
    第五节 消费主义蔓延的影响和危害第89-94页
        一、消费主义破坏了人类持续发展的条件第89-90页
        二、消费主义导致人与人关系紧张,威胁社会和谐第90-92页
        三、消费主义受到资源环境的刚性制约第92-94页
第四章 对我国消费方式的分析和评价第94-114页
    第一节 我国消费方式回顾第94-104页
        一、中国古代消费状况和消费方式第94-101页
        二、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居民的消费方式的变化第101-102页
        三、改革开放后――实现温饱、追求小康的消费方式第102-104页
    第二节 我国消费方式现状分析第104-107页
        一、中国正逐步迈入消费型社会第104-105页
        二、传统消费方式与现代消费方式并存第105-106页
        三、城乡之间的消费方式差异明显第106-107页
    第三节 我国消费方式困境分析第107-114页
        一、因收入差距加大而导致的消费分层加剧第108页
        二、消费增长低于投资增长第108-109页
        三、居民消费率下降和过度消费并存第109-110页
        四、集团消费和公务消费浪费突出第110-111页
        五、消费增长和资源、能源、环境矛盾加剧第111-112页
        六、消费方式转变面临一些体制性障碍第112-114页
第五章 中国的现实选择——可持续消费方式第114-135页
    第一节 可持续消费方式第115-124页
        一、可持续消费方式的哲学内涵第116-119页
        二、可持续消费方式的目标第119-121页
        三、可持续消费方式的特征第121-124页
    第二节 中国特色可持续消费方式的实现路径第124-130页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必要消费第125页
        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合理消费第125-126页
        三、强化法律约束,限制过度消费第126-128页
        四、加强社会引导,倡导生态消费第128-129页
        五、利用科技成果,推广节约消费第129-130页
        六、改变传统观念,培育消费文化第130页
    第三节 寻求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可持续消费方式第130-135页
        一、开展国际合作是建立全球可持续消费方式的当务之急第130-132页
        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旧秩序是建立全球可持续消费方式的必由之路第132-133页
        三、消灭或改造资本主义野蛮的生产方式是建立全球可持续消费方式的最终选择第133-135页
结束语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3页
后记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肺靶向DTX-LP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评价
下一篇:广州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蔬菜品质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