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与叶适功利思想之比较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2. 本文研究意义和方法 | 第11-13页 |
1 休谟与叶适所处历史背景与其主要思想之阐述 | 第13-22页 |
·休谟与叶适各自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13-18页 |
·资本主义经济兴起的英国与工商业繁荣的南宋 | 第13-15页 |
·“君主立宪”下的休谟与封建专制下的叶适 | 第15-16页 |
·二者所处时代百花齐放的文化发展特点 | 第16-18页 |
·休谟与叶适主要哲学思想及其对功利思想影响之概括 | 第18-22页 |
·休谟经验主义基础上的“怀疑论”与“人性论” | 第18-19页 |
·叶适经世致用的“事功思想” | 第19-20页 |
·二者思想的交叉点——功利思想 | 第20-22页 |
2 休谟与叶适功利思想的异同 | 第22-48页 |
·二者功利思想的渊源 | 第22-27页 |
·历史上中西方“道义论”与“功利论”的阐述 | 第22-24页 |
·二者对前人功利思想的批判继承 | 第24-27页 |
·二者功利思想的相似点 | 第27-39页 |
·休谟与叶适功利思想的基础——“经验生活” | 第27-29页 |
·休谟的“德性四源泉”与叶适的“成利致义” | 第29-32页 |
·休谟的“自然情感”与叶适的“自然之欲” | 第32-34页 |
·休谟的“社会效用”与叶适的“强国富民” | 第34-36页 |
·休谟从“利己”到“利他”与叶适的“义利和” | 第36-39页 |
·二者功利思想的不同处 | 第39-48页 |
·二者在“个利”与“公利”间各有偏重 | 第39-40页 |
·二者对“义”与“利”关系的认识不同 | 第40-42页 |
·休谟对资本主义的维护与叶适追求的“复仇” | 第42-43页 |
·反传统伦理道德的彻底性与局限性 | 第43-45页 |
·休谟的被“冷遇”与叶适的被“热议” | 第45-48页 |
3 二者功利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 第48-67页 |
·二者功利思想对后世理论方面的影响 | 第48-57页 |
·二者各自开启了后人功利思想的高潮 | 第48-50页 |
·后人对“重功利”批判后的新发展 | 第50-52页 |
·对后世伦理道德理论发展上的现实意义 | 第52-57页 |
·二者功利思想对后世实践方面的影响 | 第57-67页 |
·道德“效用论”对后世生活产生的积极效应 | 第57-59页 |
·“重功利”对后世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 | 第59-60页 |
·对现今政治经济生活的实际性意义 | 第60-64页 |
·对现今个人价值取向的现实意义 | 第64-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后记 | 第72-7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