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 问题缘起 | 第9-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三) 研究的目的、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7-19页 |
一、大学生孝道观的本体研究 | 第19-27页 |
(一) 孝道观的内涵 | 第19-22页 |
(二) 大学生孝道观的理论解析 | 第22-24页 |
(三) 大学生孝道观教育的价值表征 | 第24-27页 |
1. 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完善 | 第24-25页 |
2. 促进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 | 第25-27页 |
二、当代大学生孝道观的现状调查 | 第27-41页 |
(一) 调查研究说明 | 第27-29页 |
1. 调查的方法和工具 | 第27-28页 |
2. 调查对象 | 第28-29页 |
(二) 大学生孝道观的基本情况 | 第29-41页 |
1. 大学生孝道观各方面相关情况 | 第29页 |
2. 大学生孝道观各方面调查情况 | 第29-34页 |
3. 性别、独生/非独生、城乡、年级、专业对大学生孝道观的影响 | 第34-37页 |
4.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孝道观的影响 | 第37-41页 |
三、当前大学生孝道观的现状分析 | 第41-45页 |
(一) 当前大学生孝道观的特点 | 第41-42页 |
(二) 当前大学生孝道观的问题审视 | 第42-45页 |
1. 价值共识的偏离与道德责任的缺失 | 第42-43页 |
2. 个体日趋自主化与社会日趋功利化 | 第43-44页 |
3. 家庭教育的失当与学校德智的失衡 | 第44-45页 |
四、当代大学生孝道观的构建 | 第45-53页 |
(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第45页 |
(二) 遵循合时代性的孝道观原则 | 第45-47页 |
1. 坚持一元为主,多元相融的原则 | 第46页 |
2.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 | 第46页 |
3. 坚持人格平等、相处互益的原则 | 第46-47页 |
4. 坚持自律感悟与实践体悟相结合的原则 | 第47页 |
(三) 对传统孝道观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 第47-49页 |
1. 对传统孝道观内容的继承 | 第47-48页 |
2. 对传统孝道观内容的创新 | 第48-49页 |
(四) 探寻当代大学生孝道观的实现途径 | 第49-53页 |
1. 发挥家庭教育的奠基作用 | 第49-50页 |
2. 开辟多样的高校孝道观教育途径 | 第50-51页 |
3. 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孝道观教育环境 | 第51-52页 |
4. 加强大学生自我孝道观教育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