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助 | 第3-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1.1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6-19页 |
1.1.1 主要分子标记技术 | 第16-17页 |
1.1.2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 第17-19页 |
1.2 林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19-21页 |
1.2.1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原理与方法 | 第19页 |
1.2.2 林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进展 | 第19-21页 |
1.3 林木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 第21-23页 |
1.3.1 QTL定位的原理与方法 | 第21-22页 |
1.3.2 林木QTL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4 杜仲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1.4.1 杜仲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 | 第24页 |
1.4.2 选择育种 | 第24-25页 |
1.4.3 杂交育种 | 第25页 |
1.4.4 多倍体育种 | 第25-26页 |
1.4.5 分子育种 | 第26-27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杜仲主要栽培品种及无性系遗传差异的分子标记分析 | 第28-3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2.1.1 材料 | 第28页 |
2.1.2 DNA提取 | 第28-30页 |
2.1.3 SRAP分析 | 第30页 |
2.1.4 AFLP分析 | 第30-31页 |
2.1.5 ISSR分析 | 第31页 |
2.1.6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7页 |
2.3 讨论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杜仲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9-6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3.1.1 材料 | 第39-40页 |
3.1.2 DNA提取与分子标记分析 | 第40页 |
3.1.3 标记的分离分析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40-41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1-62页 |
3.2.1 引物筛选 | 第41页 |
3.2.2 标记分离分析 | 第41-46页 |
3.2.3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46-62页 |
3.3 讨论 | 第62-65页 |
3.3.1 标记扩增 | 第62-63页 |
3.3.2 标记的偏分离 | 第63页 |
3.3.3 遗传连锁图谱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杜仲生长与物候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 第65-8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6页 |
4.1.1 材料及表型性状的测定 | 第65页 |
4.1.2 生长与物候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 第65-6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9页 |
4.2.1 生长与物候相关性状的变异及相关性 | 第66-70页 |
4.2.2 生长与物候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 第70-79页 |
4.3 讨论 | 第79-82页 |
第五章 杜仲叶片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 第82-104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82-84页 |
5.1.1 材料及表型性状的测定 | 第82-83页 |
5.1.2 叶片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 第83-84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84-100页 |
5.2.1 叶片相关性状的变异及相关性 | 第84-88页 |
5.2.2 叶片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 第88-100页 |
5.3 讨论 | 第100-104页 |
第六章 杜仲亲本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交子代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 第104-111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5页 |
6.1.1 材料 | 第104页 |
6.1.2 方法 | 第104-105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105-108页 |
6.2.1 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105页 |
6.2.2 亲本分子标记遗传距离 | 第105-107页 |
6.2.3 亲本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交子代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 第107-108页 |
6.3 讨论 | 第108-11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11-114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11-112页 |
7.2 创新点 | 第112-113页 |
7.3 建议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31页 |
附录 | 第131-206页 |
缩略词 | 第206-208页 |
致谢 | 第208-209页 |
作者简介 | 第209-2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