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构造论文--墩台结构(下部结构)论文--桥墩论文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桥墩的受力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引言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目的第18-19页
        1.3.1 研究目的第18页
        1.3.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19页
第二章 配筋砌块砌体桥墩材料基本力学性能第19-24页
    2.1 砌块抗压强度第19-20页
    2.2 钢筋力学性能试验第20-21页
    2.3 水泥砂浆立方体抗压试验第21页
    2.4 灌孔混凝土抗压试验第21-22页
    2.5 灌孔砌块砌体抗压强度第22-23页
    2.6 灌孔砌块砌体抗剪强度第23-24页
第三章 配筋砌块桥墩偏压试验第24-40页
    3.1 试验目的第24页
    3.2 试验构件设计与制作第24-27页
        3.2.1 配筋砌块桥墩试验设计第24-26页
        3.2.2 模型桥墩设计第26页
        3.2.3 模型桥墩制作第26-27页
    3.3 试验加载装置第27-28页
    3.4 构件加载程序第28页
    3.5 试验主要观测内容第28-30页
        3.5.1 承载力的观测第28-29页
        3.5.2 钢筋应变的观测第29页
        3.5.3 砌体应变的观测第29页
        3.5.4 位移的观测第29-30页
    3.6 试验破坏过程第30-34页
    3.7 试验数据结果分析第34-38页
        3.7.1 承载力及位移分析第34-36页
        3.7.2 砌体应变第36-37页
        3.7.3 钢筋应变第37-38页
    3.8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配筋砌块桥墩反复静力加载试验第40-57页
    4.1 试验目的第40页
    4.2 配筋砌块桥墩试验设计第40页
    4.3 试验桥墩设计与制作第40-41页
        4.3.1 试验桥墩设计第40-41页
        4.3.2 试验桥墩制作第41页
    4.4 加载装置设计第41-42页
    4.5 试验墩加载程序第42-44页
    4.6 试验主要观测内容和采集装置第44页
    4.7 试验破坏过程及现象第44-46页
    4.8 试验数据结果分析第46-54页
        4.8.1 滞回曲线第46-48页
        4.8.2 骨架曲线第48-49页
        4.8.3 承载力延性第49-50页
        4.8.4 回复变形能力第50页
        4.8.5 钢筋应变第50-52页
        4.8.6 砌体应变第52-54页
    4.9 配筋砌体与钢混结构性能对比第54-55页
    4.10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配筋砌块桥墩偏心受压有限元分析第57-68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有限元模型材料的定义第57-61页
        5.2.1 灌孔混凝土本构关系第58-59页
        5.2.2 钢筋本构关系第59页
        5.2.3 砌体本构关系第59-61页
    5.3 有限元模型建立过程第61页
    5.4 有限元模型分析步与荷载边界条件第61-62页
    5.5 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提取第62-63页
    5.6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对比分析第63-67页
        5.6.1 承载力对比分析第63-64页
        5.6.2 砌体应变对比分析第64-65页
        5.6.3 钢筋应变对比分析第65-66页
        5.6.4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分析第66-67页
    5.7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配筋砌块桥墩反复加载有限元分析第68-77页
    6.1 引言第68页
    6.2 有限元模型建立过程第68-69页
    6.3 有限元模型分析步与荷载边界条件第69-70页
        6.3.1 有限元模型M1第69页
        6.3.2 有限元模型M2第69-70页
    6.4 模型M1模拟结果与试验对比分析第70-73页
        6.4.1 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对比分析第70-71页
        6.4.2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第71-72页
        6.4.3 裂纹分布对比第72-73页
    6.5 模型M2模拟结果分析第73-76页
        6.5.1 滞回特性第73-74页
        6.5.2 骨架曲线第74页
        6.5.3 承载力及位移延性第74-75页
        6.5.4 回复变形能力第75-76页
    6.6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7.1 结论第77-78页
    7.2 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护具使用对新疆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分析研究
下一篇:羽毛球运动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