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水溶性高分子概念 | 第10-11页 |
1.1.1 水溶液高分子的应用 | 第10-11页 |
1.1.2 水溶液高分子的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2 硅藻土 | 第11-12页 |
1.2.1 硅藻土的优点 | 第11-12页 |
1.2.2 硅藻土的应用前景 | 第12页 |
1.3 有机-无机复合物 | 第12-13页 |
1.3.1 有机-无机复合物的特点 | 第12-13页 |
1.3.2 有机-无机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4 水溶液聚合 | 第13-14页 |
1.4.1 水溶液聚合的优点 | 第13-14页 |
1.4.2 水溶液聚合丙烯酰胺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5 分散聚合 | 第14-16页 |
1.5.1 分散聚合机理 | 第14-15页 |
1.5.2 分散聚合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6 乳液聚合 | 第16-17页 |
1.6.1 反相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1.6.2 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7 研究内容和选题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阴离子型丙烯酰胺/硅藻土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19-29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19-20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2页 |
2.3.1 阴离子型复合絮凝剂PAAD的结构表征 | 第21-22页 |
2.4 接枝共聚 | 第22-23页 |
2.5 不同反应参数对PAAD复合絮凝剂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23-25页 |
2.5.1 硅藻土含量对S-PAAD阴离子复合絮凝剂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23页 |
2.5.2 单体比对S-PAAD阴离子复合絮凝剂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2.5.3 聚合温度对PAAD复合絮凝剂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2.6 絮凝试验 | 第25-27页 |
2.6.1 不同絮凝剂用量对絮凝沉降时间的影响 | 第25-26页 |
2.6.2 不同絮凝剂含量对透过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2.7 絮凝机理 | 第27-2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分散聚合制备 D-PAAD 絮凝剂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 第29-40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29-30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32-34页 |
3.3.1 阴离子型复合絮凝剂PAAD的结构表征 | 第32-34页 |
3.3.1.1 D-PAAD 复合絮凝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页 |
3.3.1.2 XRD分析 | 第32-33页 |
3.3.1.3 Tg分析 | 第33-34页 |
3.3.2 AM与AA的单体比对体系的影响 | 第34页 |
3.4 反应参数对D-PAAD 体系粘度的影响 | 第34-38页 |
3.4.1 单体用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2 硅藻土用量的影响 | 第35页 |
3.4.3 PAMPsNa浓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4 硫酸铵浓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5 D-PAAD与传统PAM的絮凝能力的比较 | 第37-38页 |
3.5 盐水介质中分散稳定作用机理 | 第38-39页 |
3.5.1 絮凝机理 | 第38-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乳液聚合 L-PAAD 絮凝剂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 第40-48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4.2.1 仪器和试剂 | 第40-41页 |
4.2.2 基础配方 | 第41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4.3.1 阴离子型絮凝剂的制备 | 第41-42页 |
4.3.2 絮凝实验 | 第4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4.4.1 PAAD复合絮凝剂的核磁分析 | 第42页 |
4.4.2 复合表面活性剂配比对絮凝剂粘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4.4.3 油水比对絮凝剂粘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4.4.4 硅藻土含量对絮凝剂粘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4.4.5 体系聚合温度对絮凝剂粘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4.5 絮凝实验 | 第46页 |
4.6 乳液絮凝剂的作用原理分析 | 第46-4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