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应用软件平台的用户釆纳行为--基于网络效应的视角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2-14页
        1.2.1 平台商业模式的用户采纳第12-13页
        1.2.2 平台商业模式的发展战略第13-14页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4页
        1.3.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页
    1.5 结构安排第15-16页
    1.6 创新点第16-18页
2 文献综述第18-30页
    2.1 平台商业模式以及应用软件下载平台概述第18-20页
    2.2 用户采纳领域的理论介绍——技术接受模型第20-22页
        2.2.1 模型概述第20-21页
        2.2.2 技术接受模型在用户采纳行为中的研究第21-22页
    2.3 网络外部性与临界规模第22-27页
        2.3.1 网络外部性理论第22-25页
        2.3.2 临界规模第25-26页
        2.3.3 网络外部性与临界用户数量之间的区别第26-27页
    2.4 App类型第27-28页
    2.5 文献综述的总结第28-30页
3 应用软件下载平台采纳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第30-36页
    3.1 研究变量的定义第30-32页
        3.1.1 网络效应第30-31页
        3.1.2 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第31-32页
        3.1.3 使用意向(Intention)第32页
    3.2 研究模型第32-33页
    3.3 研究假设第33-36页
        3.3.1 同边网络效应和感知有用性之间的关系第33-34页
        3.3.2 跨边网络效应和感知有用性之间的关系第34页
        3.3.3 感知有用性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第34页
        3.3.4 App类型的调节作用第34-35页
        3.3.5 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第35-36页
4 问卷研究和实验设计第36-42页
    4.1 研究问卷设计第36页
    4.2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36-42页
5 问卷数据分析和模型验证第42-55页
    5.1 描述性数据统计分析第42-44页
    5.2 测量模型第44-47页
    5.3 结构模型与假设验证第47-50页
    5.4 App类型的调节作用第50-52页
        5.4.1 调节作用分组回归结果第51-52页
        5.4.2 调节作用的分析和结论第52页
    5.5 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第52-54页
    5.6 本研究假设结论汇总第54-55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5-59页
    6.1 研究总结与讨论第55-57页
        6.1.1 主模型的结论第55-56页
        6.1.2 App类型的调节作用第56页
        6.1.3 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第56-57页
    6.2 研究的实务建议第57-58页
    6.3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附录第67-71页
致谢第71-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透明质酸-明胶/丙烯酰胺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硅藻土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