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问题的缘起 | 第8-9页 |
一、同步录音录像在刑事诉讼证据体系中定位的意义 | 第9-13页 |
1、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活动的合法性 | 第10页 |
2、有利于保障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推行 | 第10页 |
3、有助于解决同步录音录像公示难的问题 | 第10-11页 |
4、有利于适用正确的证据规则 | 第11-12页 |
5、有利于检视证据体系是否完善 | 第12-13页 |
二、同步录音录像在刑事证据体系中定位的理论和实践 | 第13-19页 |
(一) 同步录音录像在司法实践中当做证据使用的情形 | 第13-14页 |
(二) 同步录音录像在刑事证据体系中定位的理论争议 | 第14-19页 |
1、同步录音录像是不是刑事诉讼证据 | 第14-15页 |
2、同步录音录像是什么证据 | 第15-19页 |
三、同步录音录像在我国刑事诉讼证据体系中难于定位的原因 | 第19-23页 |
(一) 同步录音录像没有统一的规定,缺乏权威性的定位依据 | 第19-21页 |
1、适用同步录音录像的案件范围不统一 | 第19-20页 |
2、适用同步录音录像的对象条件不一致 | 第20页 |
3、是否必须制作同步录音录像尚无统一规定 | 第20页 |
4、司法机关之间的衔接无统一规定 | 第20-21页 |
(二) 我国证据制度过于注重形式和封闭,缺乏对新证据的包容性 | 第21-22页 |
(三) 同步录音录像具有独特的证明特性,难以归入其他法定证据种类 | 第22-23页 |
1、证明内容的过程性 | 第22页 |
2、证据目的具有双重性 | 第22页 |
3、证明时间上的同步性 | 第22页 |
4、证明主体的权威性 | 第22-23页 |
四、同步录音录像在刑事证据体系中定位的原则和方法 | 第23-28页 |
(一) 同步录音录像在刑事证据体系中定位的原则 | 第23-25页 |
1、要立足我国现行法律对同步录音录像进行定位 | 第23页 |
2、要辩证看待我国证据制度对同步录音录像定位的影响 | 第23-24页 |
3、同步录音录像的定位要统一规范 | 第24页 |
4、定位的目的是保障司法公正 | 第24-25页 |
(二) 同步录音录像在刑事证据体系中定位的方法 | 第25-28页 |
1、比较分析法 | 第25-26页 |
2、立证价值评析法 | 第26页 |
3、类推适用法 | 第26-28页 |
五、同步录音录像在我国刑事诉讼证据中的合理定位和规范 | 第28-35页 |
(一) 同步录音录像在我国刑事诉讼证据中的合理定位 | 第28-29页 |
1、同步录音录像与视听资料在物理性质上比较相近 | 第28-29页 |
3、同步录音录像与视听资料外延是包含关系 | 第29页 |
4、同步录音录像权且作为视听资料 | 第29页 |
(二) 同步录音录像作为证据的程序性规范 | 第29-35页 |
1、制作同步录音录像的告知程序 | 第30-31页 |
2、同步录音录像的确认程序 | 第31-32页 |
3、同步录音录像的保管程序 | 第32页 |
4、同步录音录像的移送程序 | 第32-33页 |
5、同步录音录像出示程序 | 第33-35页 |
结束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