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9-1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与案例研究 | 第11-26页 |
2.1 TOD起源与理论综述 | 第11-18页 |
2.1.1 公交引导开发的早期实践 | 第11页 |
2.1.2 TOD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第11-13页 |
2.1.3 TOD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3-18页 |
2.2 香港案例研究 | 第18-25页 |
2.2.1 逐步演化而成的TOD:尖沙咀组团 | 第18-20页 |
2.2.2 依托轨道交通为核心发展的新市镇:沙田组团 | 第20-22页 |
2.2.3 轨道后建型TOD:蓝田组团 | 第22-23页 |
2.2.4 低密度的TOD:愉景湾组团 | 第23-25页 |
2.3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土地开发与TOD关系讨论 | 第26-35页 |
3.1 土地利用与TOD | 第26-31页 |
3.1.1 用地功能与TOD | 第26-28页 |
3.1.2 开发强度与TOD | 第28-29页 |
3.1.3 布局形态与TOD | 第29-31页 |
3.2 开发建设时序与TOD关系 | 第31-34页 |
3.2.1 新建地区的TOD | 第32页 |
3.2.2 已建成地区的TOD | 第32-33页 |
3.2.3 更新改造地区的TOD | 第33-34页 |
3.3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深圳龙岗区TOD组团研究 | 第35-63页 |
4.1 组团划分 | 第35-38页 |
4.1.1 依据:自然地形 | 第35页 |
4.1.2 依据:公共服务中心 | 第35-37页 |
4.1.3 依据:现状轨道服务 | 第37页 |
4.1.4 龙岗区TOD组团划分 | 第37-38页 |
4.2 组团划分验证与特征分析 | 第38-48页 |
4.2.1 通勤与非通勤出行 | 第38-42页 |
4.2.2 居住形态与出行特征 | 第42-45页 |
4.2.3 产业类型与出行特征 | 第45-46页 |
4.2.4 各组团居住与产业特征 | 第46-48页 |
4.3 各组团TOD改善浅析 | 第48-53页 |
4.3.1 组团TOD改善的目标与方法 | 第48-49页 |
4.3.2 关于各组团TOD改善的讨论 | 第49-53页 |
4.4 龙城中心组团TOD策略研究 | 第53-61页 |
4.4.1 组团发展特征 | 第54-58页 |
4.4.2 既有规划评估与判断 | 第58-60页 |
4.4.3 切合实际的TOD组团开发策略 | 第60-61页 |
4.5 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3-6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5.2 本文的不足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