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Contents | 第11-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1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4-15页 |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 1.2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第15-17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页 |
| 1.3.3 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1.5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 第2章 应收账款管理概述 | 第21-29页 |
| 2.1 应收账款管理的含义、内容 | 第21-23页 |
| 2.1.1 应收账款管理的含义 | 第21页 |
| 2.1.2 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 | 第21-23页 |
| 2.2 应收账款管理方法和相关指标 | 第23-26页 |
| 2.2.1 应收账款管理方法 | 第23-24页 |
| 2.2.2 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指标 | 第24-26页 |
| 2.3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8页 |
| 2.3.1 企业的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 第26-27页 |
| 2.3.2 应收账款管理“滞后” | 第27页 |
| 2.3.3 在赊销前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 2.3.4 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 | 第27-28页 |
| 2.3.5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程度问题 | 第28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P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 第29-33页 |
| 3.1 P公司简介 | 第29-30页 |
| 3.2 P公司的客户类型和信用政策的现状 | 第30-32页 |
| 3.2.1 P公司的客户类型和销售收款模式 | 第30-31页 |
| 3.2.2 P公司的信用政策现状 | 第31-32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P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38页 |
| 4.1 事前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34页 |
| 4.1.1 信用控制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 4.1.2 各部门的职责划分问题 | 第34页 |
| 4.2 事中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 4.2.1 定期对账的范围和对账流程 | 第34-35页 |
| 4.2.2 ERP系统的内部控制关键点 | 第35页 |
| 4.2.3 应收账款的定期回顾 | 第35页 |
| 4.3 事后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 4.3.1 客户违规欠款的处理程序 | 第35-36页 |
| 4.3.2 应收账款的扣款处理(即账扣/扣费用) | 第36页 |
| 4.3.3 客户关、停、转时的处理程序 | 第36-37页 |
| 4.3.4 应收账款管理奖惩方案 | 第3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5章 完善P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 第38-62页 |
| 5.1 完善应收账款事前管理对策 | 第38-48页 |
| 5.1.1 完善信用控制政策的对策 | 第38-47页 |
| 5.1.2 各部门管理职责不清的管理对策 | 第47-48页 |
| 5.2 完善应收账款事中管理对策 | 第48-55页 |
| 5.2.1 定期对账的范围和对账流程的对策 | 第48-50页 |
| 5.2.2 完善ERP系统的内部控制关键点的对策 | 第50-55页 |
| 5.2.3 完善应收账款的定期回顾的对策 | 第55页 |
| 5.3 完善应收账款事后管理对策 | 第55-61页 |
| 5.3.1 完善客户违规欠款处理程序的对策 | 第55-56页 |
| 5.3.2 完善应收账款的扣款处理(即账扣/票扣费用)流程的对策 | 第56-58页 |
| 5.3.3 完善客户关、停、转时的处理程序的对策 | 第58-59页 |
| 5.3.4 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奖惩方案的对策 | 第59-60页 |
| 5.3.5 坏账的计提与清理 | 第60-6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附录 | 第70-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