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理论意 | 第13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1.4.2 理论分析法 | 第14页 |
1.4.3 案例分析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分析 | 第15-23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8页 |
2.1.1 公益组织和社会组织 | 第15-17页 |
2.1.2 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 | 第17-18页 |
2.2 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2.1 治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3 政府失灵理论 | 第20-23页 |
第3章 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概述 | 第23-28页 |
3.1 公益组织组织与社会治理 | 第23-25页 |
3.1.1 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现状 | 第23页 |
3.1.2 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分类 | 第23-25页 |
3.2 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 第25-28页 |
3.2.1 搭建桥梁,沟通政府与公民 | 第25-26页 |
3.2.2 凭借自身优势,弥补政府失灵 | 第26页 |
3.2.3 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推动公共政策的完善 | 第26-27页 |
3.2.4 降低行政成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 第27-28页 |
第4章 公益组织与政府互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5页 |
4.1 政府角度 | 第28-31页 |
4.1.1 双重管理体制,认证门槛过高 | 第28-29页 |
4.1.2 政府长期处在主导地位,公益组织的发挥空间狭小 | 第29页 |
4.1.3 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 | 第29-30页 |
4.1.4 协同机制不完善,治理效果不明显 | 第30-31页 |
4.2 公益组织角度 | 第31-34页 |
4.2.1 过度依赖政府,公益组织难以发挥效用 | 第31页 |
4.2.2 草根公益组织筹款困难,导致多数公益组织处于进退两难的境 | 第31-32页 |
4.2.3 公益组织专业人才匮乏,待遇较低限制了组织的发展 | 第32页 |
4.2.4 公益组织公信力较低,开展工作有一定难度 | 第32-34页 |
4.3 社会角度--政府意识、公民意识不足,公益氛围浅薄 | 第34-35页 |
第5章 推进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35-43页 |
5.1 香港、新加坡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经验借鉴经验借鉴 | 第35-38页 |
5.1.1 香港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 第35-36页 |
5.1.2 新加坡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 第36-37页 |
5.1.3 香港、新加坡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经验借鉴 | 第37-38页 |
5.2 推进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政府视角 | 第38-40页 |
5.2.1 简政放权下放政府职能,提升公益组织参与治理自主权 | 第38页 |
5.2.2 简化登记手续,降低注册门槛 | 第38-39页 |
5.2.3 完善公益慈善法律法规,提升组织合法性合理 | 第39页 |
5.2.4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公益组织的评估体系 | 第39-40页 |
5.3 推进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公益组织视角 | 第40-43页 |
5.3.1 加强公益慈善自身建设,推动自身组织管理创 | 第40-41页 |
5.3.2 培育公益专业人才队伍,提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 | 第41页 |
5.3.3 建立自律和他律机制,增强社会公信力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