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2.1 竞争战略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2.2 战略管理分析工具 | 第18-21页 |
2.2.1 PEST分析模型 | 第18-19页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第19-20页 |
2.2.3 SWOT分析模型 | 第20-21页 |
2.3 中小企业相关概述 | 第21-25页 |
2.3.1 中小企业界定 | 第21-23页 |
2.3.2 中小企业发展特点 | 第23-25页 |
第3章 浙江功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第25-36页 |
3.1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第25-28页 |
3.1.1 政治与法律环境(P) | 第25页 |
3.1.2 经济环境(E) | 第25-27页 |
3.1.3 社会文化环境(S) | 第27页 |
3.1.4 技术环境(T) | 第27-28页 |
3.2 基于五力模型的行业竞争分析 | 第28-33页 |
3.2.1 现有竞争者 | 第28-30页 |
3.2.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第30-31页 |
3.2.3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第31-33页 |
3.2.4 新进入者的威胁 | 第33页 |
3.2.5 替代品的威胁 | 第33页 |
3.3 外部威胁与机会分析 | 第33-34页 |
3.3.1 外部机会 | 第33-34页 |
3.3.2 外部威胁 | 第34页 |
3.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的建立 | 第34-36页 |
第4章 浙江功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 第36-45页 |
4.1 浙江功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概况 | 第36-39页 |
4.1.1 运营模式 | 第36-37页 |
4.1.2 业务领域 | 第37-38页 |
4.1.3 组织构架 | 第38-39页 |
4.2 价值链分析 | 第39-42页 |
4.2.1 资源获取能力 | 第39-40页 |
4.2.2 招商和营销能力 | 第40-41页 |
4.2.3 企业服务能力 | 第41-42页 |
4.3 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 | 第42-43页 |
4.3.1 内部优势 | 第42-43页 |
4.3.2 内部劣势 | 第43页 |
4.4 内部要素评价(IFE)矩阵的建立 | 第43-45页 |
第5章 浙江功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 第45-51页 |
5.1 公司战略目标与定位 | 第45页 |
5.2 SWOT因素序列组合分析 | 第45-46页 |
5.3 三种竞争战略分析 | 第46-48页 |
5.3.1 成本领先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 第46-47页 |
5.3.2 差异化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 第47-48页 |
5.3.3 集中化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 第48页 |
5.4 公司竞争战略选择(QSPM矩阵) | 第48-51页 |
第6章 浙江功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保障 | 第51-56页 |
6.1 浙江功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 | 第51-53页 |
6.1.1 战略实施原则 | 第51-52页 |
6.1.2 战略实施过程 | 第52-53页 |
6.2 浙江功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的保障 | 第53-56页 |
6.2.1 调整组织结构 | 第53-54页 |
6.2.2 加强文化建设 | 第54-56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7.1 结论 | 第56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