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路入口设置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问题提出 | 第11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6 关键技术路线 | 第12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入口区域交通调查与分析 | 第14-28页 |
2.1 交通调查简介 | 第14页 |
2.2 交通调查及实测数据 | 第14-22页 |
2.3 入口区域交通特性分析 | 第22-24页 |
2.3.1 交通组成分析 | 第22-23页 |
2.3.2 交通流特性分析 | 第23-24页 |
2.3.3 入口合流交通特征 | 第24页 |
2.4 入口交通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2.4.1 快速路主路流量对入口交通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2 快速路加速车道对入口交通的影响 | 第25页 |
2.4.3 快速路入口匝道交通量对入口交通的影响 | 第25-26页 |
2.5 入口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2.5.1 车道数平衡问题 | 第26页 |
2.5.2 入口标志标线 | 第26页 |
2.5.3 汇入控制形式单一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交通仿真建模参数设置 | 第28-34页 |
3.1 VISSIM软件介绍 | 第28页 |
3.2 宏观交通特性参数设置 | 第28-30页 |
3.2.1 交通流量设置 | 第28-29页 |
3.2.2 车型分类设置 | 第29-30页 |
3.2.3 交通组成 | 第30页 |
3.3 微观交通特性参数设置 | 第30-32页 |
3.3.1 车辆期望车速分布曲线 | 第30-31页 |
3.3.2 车辆加减速特性 | 第31-32页 |
3.3.3 车辆的几何尺寸 | 第32页 |
3.3.4 驾驶员行为参数设置 | 第32页 |
3.4 VISSIM评价指标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快速路入口优化研究 | 第34-50页 |
4.1 入口匝道与平交口距离研究 | 第34-35页 |
4.2 快速路出入口间距研究 | 第35-45页 |
4.2.1 出入口间距形式及仿真思路 | 第35-36页 |
4.2.2 入口-出口匝道间距仿真 | 第36-43页 |
4.2.3 相邻入口匝道间距仿真 | 第43-45页 |
4.3 快速路入口布设形式及适应性分析 | 第45-47页 |
4.3.1 直接式入口 | 第46页 |
4.3.2 平行式入口 | 第46-47页 |
4.4 快速路入口优化措施 | 第47-49页 |
4.4.1 硬隔离设置 | 第47-48页 |
4.4.2 信号灯控制 | 第48-49页 |
4.4.3 标志标线控制 | 第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快速路入口汇入控制形式仿真研究 | 第50-63页 |
5.1 仿真实验准备 | 第50-51页 |
5.2 控制形式一 | 第51-54页 |
5.2.1 仿真方案设计 | 第51页 |
5.2.2 仿真参数设置 | 第51-52页 |
5.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5.3 控制形式二 | 第54-58页 |
5.3.1 仿真方案设计 | 第54-55页 |
5.3.2 仿真参数设置 | 第55-56页 |
5.3.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5.4 控制形式三 | 第58-61页 |
5.4.1 仿真方案设计 | 第58-59页 |
5.4.2 仿真参数设置 | 第59页 |
5.4.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5.5 入口控制形式分析 | 第61-6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论文结论 | 第63-64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