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R型ω-转氨酶的克隆表达及其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30页
    1.1 转氨酶第20-23页
        1.1.1 转氨酶简介第20页
        1.1.2 ω-转氨酶(ω-TA)第20-21页
        1.1.3 转氨酶催化机制第21-22页
        1.1.4 转氨酶的分类第22-23页
    1.2 手性胺类药物第23-25页
        1.2.1 手性药物第23页
        1.2.2 手性药物的制备方法第23页
        1.2.3 手性胺类药物制备方法第23-25页
    1.3 R型ω-转氨酶研究进展第25-27页
        1.3.1 土壤样本中筛选具有R型ω-转氨酶活性菌株第25-26页
        1.3.2 一种新R型ω-转氨酶的纯化及克隆表达第26页
        1.3.3 经由计算机模拟挖掘新酶的方法第26-27页
        1.3.4 利用保守序列比对挖掘新酶方法第27页
    1.4 一种利用R型ω-转氨酶催化合成的手性胺类药物第27-29页
        1.4.1 手性胺类药物西他列汀介绍第27-28页
        1.4.2 西他列汀的合成方法第28-29页
        1.4.3 酶不对称催化合成西他列汀方法第29页
    1.5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9-30页
第二章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中一种新R型ω-转氨酶的克隆表达与蛋白纯化第30-44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第31页
    2.3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1页
    2.4 实验方法第31-37页
        2.4.1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全基因组的提取第32页
        2.4.2 目的片段扩增第32-33页
        2.4.3 pET22b-pdBC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3-34页
        2.4.4 pdBC的诱导表达第34-35页
        2.4.5 超声破碎细胞第35页
        2.4.6 SDS-PAGE凝胶电泳第35页
        2.4.7 pdBC的催化活性检测第35-36页
        2.4.8 转氨酶pdBC的纯化第36页
        2.4.9 转氨酶pdBC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36-37页
        2.4.10 转氨酶pdBC酶活力测定第37页
    2.5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7-43页
        2.5.1 pdBC目的片段扩增第37-38页
        2.5.2 pET22b-pdBC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8-39页
        2.5.3 pdBC诱导表达以及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目的蛋白第39页
        2.5.4 pdBC的催化活性检测第39-40页
        2.5.5 转氨酶pdBC的纯化第40-41页
        2.5.6 转氨酶pdBC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41-42页
        2.5.7 转氨酶pdBC酶活力测定第42-43页
    2.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尖孢镰刀菌中一种新R型ω-转氨酶的克隆表达与蛋白纯化第44-54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第44-45页
    3.3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5页
    3.4 实验方法第45-47页
        3.4.1 尖孢镰刀菌的恢复培养第45页
        3.4.2 尖孢镰刀菌基因组提取以及验证第45页
        3.4.3 目的片段phFO扩增第45-46页
        3.4.4 重组质粒pET22b-phFO的构建第46页
        3.4.5 重组蛋白hpFO的诱导表达第46-47页
        3.4.6 重组蛋白hpFO的纯化第47页
        3.4.7 hpFO催化活性的测定第47页
        3.4.8 转氨酶hpFO的酶活力测定第47页
    3.5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7-52页
        3.5.1 尖孢镰刀菌基因组提取以及验证第47-48页
        3.5.2 目的片段hpFO扩增第48页
        3.5.3 重组质粒pET22b-hpFO的构建第48-49页
        3.5.4 重组蛋白hpFO的诱导表达第49-51页
        3.5.5 重组蛋白hpFO的纯化第51页
        3.5.6 hpFO催化活性检测以及转氨酶hpFO酶活力测定第51-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R型ω-转氨酶pdBC、hpFO的酶学性质研究第54-68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第54页
    4.3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54页
    4.4 实验方法第54-56页
        4.4.1 不同pH对转氨酶pdBC、hpFO酶活的影响第54-55页
        4.4.2 不同温度对转氨酶pdBC、hpFO酶活的影响第55页
        4.4.3 转氨酶pdBC、hpFO温度稳定性研究第55页
        4.4.4 金属离子对pdBC、hpFO酶活的影响第55页
        4.4.5 转氨酶pdBC、hpFO米氏常数的测定第55-56页
    4.5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6-65页
        4.5.1 不同pH对转氨酶pdBC、hpFO酶活的影响第56-57页
        4.5.2 不同温度对转氨酶pdBC、hpFO酶活的影响第57-58页
        4.5.3 转氨酶pdBC、hpFO热稳定性研究第58-60页
        4.5.4 金属离子对转氨酶pdBC、hpFO酶活影响第60-61页
        4.5.5 转氨酶pdBC、hpFO米氏常数的测定第61-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8页
第五章 转氨酶pdBC、hpFO底物特异性研究第68-84页
    5.1 引言第68页
    5.2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第68页
    5.3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68页
    5.4 实验方法第68-77页
        5.4.1 3-(1-乙氨基)-苯酚的合成第68-69页
        5.4.2 (R)-3-(1-乙氨基)-苯酚的合成第69页
        5.4.3 1-(2-氟苯基)-乙胺的合成第69-70页
        5.4.4 1-(3-氯苯基)-乙胺的合成第70页
        5.4.5 1-(3-溴苯基)-乙胺的合成第70-71页
        5.4.6 3-氧4-(2,4,5-三氟苯基)-丁酸乙酯的合成第71页
        5.4.7 [3,4](亚甲基二氧)-苯丁酮的合成第71-72页
        5.4.8 3-氧-3-苯基-丙酸甲酯的合成第72页
        5.4.9 2-乙酰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第72-73页
        5.4.10 (R)-3-氨基4-(2,4,5-三氟苯基)-丁酸乙酯的合成第73-75页
        5.4.11 3-氨基-3-苯基-丙酸甲酯的合成第75页
        5.4.12 (4-氯苯基)-苯基-甲胺的合成第75-76页
        5.4.13 胺类化合物以及酮类化合物HPLC检测条件的确定第76-77页
        5.4.14 转氨酶pdBC、hpFO的氨基受体特异性研究第77页
        5.4.15 转氨酶pdBC、hpFO的氨基供体特异性研究第77页
    5.5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7-83页
        5.5.1 几种胺类化合物以及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第77-78页
        5.5.2 胺类化合物以及酮类化合物HPLC检测条件的确定第78-80页
        5.5.3 转氨酶pdBC、hpFO的氨基受体特异性研究第80-81页
        5.5.4 转氨酶pdBC、hpFO的氨基供体特异性研究第81-83页
    5.6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ATA-117在大肠杆菌以及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的克隆表达以及ATA-117工程菌在西他列汀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第84-102页
    6.1 引言第84页
    6.2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第84页
    6.3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84页
    6.4 实验方法第84-90页
        6.4.1 R型选择性转氨酶ATA-117在大肠杆菌宿主中克隆与重组表达第84-85页
        6.4.2 R型选择性转氨酶ATA-117在毕赤酵母宿主中克隆与重组表达第85-88页
        6.4.3 ATA-117在BL-21、Transetta大肠杆菌以及GS115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的表达效果比较第88-90页
    6.5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90-101页
        6.5.1 R型选择性转氨酶ATA-117在大肠杆菌宿主中克隆与重组表达第90-92页
        6.5.2 R型选择性转氨酶ATA-117在毕赤酵母宿主中克隆与重组表达第92-98页
        6.5.3 ATA-117在BL-21、Transetta大肠杆菌以及GS115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表达的研究第98-101页
    6.6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七章 总结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附录第108-120页
致谢第120-122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第122-124页
作者与导师简介第124-125页
附件第125-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自适应混合模型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取证磁盘镜像研究与虚拟仿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