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光学仪器论文--显微镜论文

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亚表面成像机制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8页
    1.1 亚表面成像技术第11-19页
        1.1.1 亚表面成像技术的需求第11-12页
        1.1.2 亚表面材料检测方法第12-15页
        1.1.3 基于SPM的亚表面成像技术的发展第15-19页
    1.2 声学原子力显微镜第19-26页
        1.2.1 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发展第20-24页
        1.2.2 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研究进展第24-25页
        1.2.3 总结第25-26页
    1.3 论文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超声振动调制原子力显微镜的成像机理理论分析第28-42页
    2.1 悬臂梁非线性振动第28-34页
        2.1.1 自由振动的悬臂梁模型第28-30页
        2.1.2 几种简化的接触共振模型第30-34页
    2.2 探针-样品接触作用模型第34-35页
    2.3 结果分析第35-41页
        2.3.1 模型的可靠性分析及模型之间的对比第35-37页
        2.3.2 影响因素的分析第37-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基于超声原子力显微镜亚表面结构成像的有限元分析第42-58页
    3.1 亚表面结构特性对成像衬度影响第42-49页
        3.1.1 有限元建模与方法第42-44页
        3.1.2 内部结构掩埋深度第44-46页
        3.1.3 内部结构尺寸第46-47页
        3.1.4 深度及尺寸的耦合影响第47-48页
        3.1.5 内部结构材料特性第48-49页
        3.1.6 小结第49页
    3.2 成像条件参数对成像衬度影响第49-56页
        3.2.1 等效接触刚度第50-52页
        3.2.2 检测光点位置第52-55页
        3.2.3 水平间距分辨力第55-56页
    3.3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系统构建及亚表面成像应用实验第58-78页
    4.1 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的系统平台构建第58-68页
        4.1.1 实验系统搭建第59-61页
        4.1.2 原子力声学显微镜第61-62页
        4.1.3 超声原子力显微镜第62页
        4.1.4 缺陷检测第62-65页
        4.1.5 石墨缺陷样品杨氏模量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第65-68页
        4.1.6 小结第68页
    4.2 参考样品的设计、加工及测试第68-73页
        4.2.1 参考样品的设计、加工及测试第68-71页
        4.2.2 颗粒复合样品的设计与加工第71-73页
    4.3 在颗粒及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上的成像应用第73-77页
        4.3.1 在颗粒复合样品上的成像检测第73-76页
        4.3.2 在碳纳米管复合样品上的成像检测第76-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环境因素对原子力显微镜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第78-93页
    5.1 研究背景第79-80页
    5.2 整机环境影响实验设计第80-82页
    5.3 AFM整机的环境对尺寸测量误差的影响第82-88页
        5.3.1 实验安排第82-84页
        5.3.2 结果与讨论第84-88页
    5.4 AFM样品局部的环境对尺寸测量误差的影响第88-91页
        5.4.1 实验安排第88-89页
        5.4.2 结果与讨论第89-91页
    5.5 课题来源及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3-97页
    6.1 主要工作总结第93-95页
        6.1.1 论文研究内容总结第93-94页
        6.1.2 论文创新性总结第94-95页
    6.2 展望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分子体系及光催化微纳体系的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研究
下一篇:微铣削加工铣削力建模及刀具磨损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