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9-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2.1 相关概念综述 | 第12-15页 |
2.1.1 德米特(Demeter) | 第12页 |
2.1.2 活力农耕 | 第12-13页 |
2.1.3 有机农业 | 第13-14页 |
2.1.4 高效农业 | 第14页 |
2.1.5 低碳农业 | 第14-15页 |
2.1.6 现代农业产业园 | 第15页 |
2.2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特征及其规划原则 | 第15-16页 |
2.2.1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特征 | 第15-16页 |
2.2.2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划原则 | 第16页 |
2.3 国内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18页 |
2.3.1 国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3.2 国内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4 国内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2.5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景观特性 | 第18-21页 |
2.5.1 景观地域性 | 第19页 |
2.5.2 特色产业性 | 第19页 |
2.5.3 观赏性 | 第19-20页 |
2.5.4 参与性 | 第20-21页 |
3 案例分析 | 第21-24页 |
3.1 日本富田农场 | 第21-24页 |
3.1.1 产业分析 | 第21-23页 |
3.1.2 小结 | 第23-24页 |
4 中国.德米特活力农耕产业孵化中心规划设计 | 第24-55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24-26页 |
4.1.1 项目区位分析 | 第24页 |
4.1.2 项目所在地的基本情况 | 第24-26页 |
4.1.3 内乡县概况 | 第26页 |
4.1.4 乍岖乡概况 | 第26页 |
4.2 项目规划背景分析 | 第26-28页 |
4.2.1 政策背景分析 | 第26-27页 |
4.2.2 产业背景分析 | 第27页 |
4.2.3 科技背景分析 | 第27-28页 |
4.3 项目规划设计原则 | 第28-29页 |
4.3.1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 第28页 |
4.3.2 科技主导,生产与示范相结合 | 第28页 |
4.3.3 效益兼顾,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 第28页 |
4.3.4 农业为本,打造特色旅游 | 第28-29页 |
4.4 项目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定位 | 第29页 |
4.4.1 项目规划指导思想 | 第29页 |
4.4.2 项目基本定位 | 第29页 |
4.5 项目总体空间结构和规划布局 | 第29-31页 |
4.5.1 布局思路 | 第29页 |
4.5.2 布局原则 | 第29-31页 |
4.6 中国德米特活力农耕产业孵化中心的功能分区 | 第31-45页 |
4.6.1 一心——综合办公中心 | 第32页 |
4.6.2 一馆——文化博览馆 | 第32-33页 |
4.6.3 红粟种植区 | 第33-35页 |
4.6.4 邓瓷加工区 | 第35-36页 |
4.6.5 黄酒文化街区 | 第36-37页 |
4.6.6 油茶种植区 | 第37-41页 |
4.6.7 种质资源库区 | 第41页 |
4.6.8 德米特活力农耕示范区 | 第41-42页 |
4.6.9 休闲采摘区 | 第42-44页 |
4.6.10 滨河景观区 | 第44-45页 |
4.7 景观节点和景观轴线分析 | 第45-46页 |
4.8 项目专项规划设计 | 第46-53页 |
4.8.1 出入口设计 | 第46-48页 |
4.8.2 道路系统规划 | 第48-51页 |
4.8.3 给排水系统规划 | 第51页 |
4.8.4 电力系统规划 | 第51-52页 |
4.8.5 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 第52-53页 |
4.9 中国德米特活力农耕产业孵化中心分期建设规划 | 第53页 |
4.10 中国德米特活力农耕产业孵化中心综合效益分析 | 第53-55页 |
4.10.1 经济效益 | 第53-54页 |
4.10.2 社会效益 | 第54页 |
4.10.3 生态效益 | 第54-55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页 |
5.2 建议 | 第55页 |
5.3 问题讨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