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隋唐洛阳城水系结构与当代水系规划建设关系研究

致谢第4-8页
摘要第8-9页
1.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10-11页
        1.2.1 研究对象第10页
        1.2.2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1 文献查阅法第11页
        1.3.2 系统研究法第11页
        1.3.3 归纳演绎法第11页
        1.3.4 实例分析法第11页
        1.3.5 实地调查法第11-12页
    1.4 论文框架第12-13页
2.文献综述第13-21页
    2.1 相关概念第13-14页
        2.1.1 隋唐洛阳第13页
        2.1.2 城市水系第13页
        2.1.3 城市水系规划第13-14页
    2.2 古代城市水系第14-15页
        2.2.1 水系与城市建设第14页
        2.2.2 水系与城市防洪排涝第14页
        2.2.3 水系与城市生态景观第14-15页
        2.2.4 水系保护与利用第15页
    2.3 隋唐洛阳城水系第15-16页
    2.4 城市水系规划第16-17页
        2.4.1 城市生态学理论第16页
        2.4.2 山水城市理论第16页
        2.4.3 海绵城市理论第16-17页
        2.4.4 水生态文明城市理论第17页
    2.5 国内古城水系规划建设案例第17-21页
        2.5.1 临沂水系规划建设第17-19页
        2.5.2 西安水系规划建设第19-21页
3.洛阳隋唐时期水系结构与建设第21-36页
    3.1 洛阳隋唐时期地理条件与水系概况第21-24页
        3.1.1 地理条件第21页
        3.1.2 自然水系第21-23页
        3.1.3 人工水系第23-24页
    3.2 水系对隋唐洛阳城的影响第24-27页
        3.2.1 水系对城址的影响第24-25页
        3.2.2 水系对园林的影响第25-26页
        3.2.3 水系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第26-27页
    3.3 隋唐洛阳城园林水景观第27-32页
        3.3.1 宫苑池沼第27-30页
        3.3.2 外城郭池沼分布第30-31页
        3.3.3 隋唐洛阳园林特点第31-32页
    3.4 隋唐洛阳给水系统第32-33页
        3.4.1 开凿水渠,引水穿城,人水和谐第32页
        3.4.2 调蓄雨水,修建池沼,营造景观第32-33页
    3.5 隋唐洛阳排水系统第33-34页
        3.5.1 因山就势排水分流第33页
        3.5.2 巧妙设置排水设施第33-34页
    3.6 隋唐洛阳水资源管理工程第34-35页
        3.6.1 修护堤岸第34-35页
        3.6.2 开挖河塘第35页
        3.6.3 疏浚河道,建造水闸第35页
    3.7 小结第35-36页
4 洛阳城市水系现状及变化分析第36-48页
    4.1 洛阳水系现状第36-38页
        4.1.1 洛阳水系水质现状第36-37页
        4.1.2 洛阳城市水资源量与水用量第37-38页
            4.1.1.1 洛阳城市水资源量第37-38页
            4.1.1.2 洛阳城市用水量第38页
    4.2 当前洛阳水系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第38-41页
        4.2.1 城市水安全问题第38-39页
        4.2.2 城市水生态问题第39-40页
        4.2.3 城市水景观问题第40-41页
    4.3 城市水系变化的因子分析第41-43页
        4.3.1 气候环境对水系的影响第41-42页
        4.3.2 城市建设对城市水系的影响第42-43页
    4.4 隋唐洛阳城水系结构对当代水系规划建设的借鉴第43-46页
        4.4.1 体现因地制宜、人水和谐的生态理念第43-44页
        4.4.2 传承和发扬传统城市水系规划理念第44页
        4.4.3 发掘并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第44-46页
        4.4.4 延伸和扩展现代城市水系特征第46页
    4.5 小结第46-48页
5.现代洛阳水系规划建设探析第48-59页
    5.1 完善水系网络第48-50页
        5.1.1 洛北城区水系构建第48-49页
        5.1.2 洛南新区水系构建第49-50页
        5.1.3 伊滨新区水系构建第50页
    5.2 恢复河网生态第50-54页
        5.2.1 洛河生态修复部分第51-52页
        5.2.2 瀍河生态修复部分第52页
        5.2.3 伊河生态修复部分第52-54页
        5.2.4 涧河生态修复部分第54页
    5.3 加强城市水资源补充第54-55页
        5.3.1 故县水库引水工程第54-55页
        5.3.2 引黄入洛工程第55页
    5.4 绿色生态建设设施第55-58页
        5.4.1 自然渗透第56页
        5.4.2 自然积存第56-57页
        5.4.3 雨污自然净化与利用第57-58页
    5.5 小结第58-59页
6.结论与讨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ABSTRACT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郑州市公园绿地节水效益评价研究--以新建公园为例
下一篇:绿色综合体引导下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