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粮食流通相关的概念 | 第12-14页 |
1.2.1 粮食流通 | 第12页 |
1.2.2 粮食安全 | 第12-13页 |
1.2.3 粮食流通监管 | 第13页 |
1.2.4 粮食行政执法 | 第13页 |
1.2.5 政府职能 | 第13-14页 |
1.3 粮食流通相关的理论 | 第14-15页 |
1.3.1 粮食准公共产品属性 | 第14页 |
1.3.2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控 | 第14-15页 |
1.3.3 外部效应与政府矫正 | 第15页 |
1.3.4 公共利益和粮食安全 | 第15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6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7 研究特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国家粮食流通政策的历史沿革 | 第20-26页 |
2.1 国家粮食流通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20-22页 |
2.1.1 自由购销时期(1949-1952) | 第20页 |
2.1.2 统购统销时期(1953-1978年) | 第20-21页 |
2.1.3 购销“双轨制”时期(1979-1993年) | 第21页 |
2.1.4 市场化改革时期(1994-2000年) | 第21-22页 |
2.1.5 深化市场化改革时期(2001年至今) | 第22页 |
2.2 我国粮食流通政策变革的特征 | 第22-23页 |
2.3 我国粮食流通政策变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第23-24页 |
2.4 当前政府在粮食流通领域中的基本作用 | 第24-26页 |
第3章 郯城县粮食流通领域中政府作用的现状 | 第26-38页 |
3.1 郯城县粮食生产及流通概况 | 第26-27页 |
3.1.1 郯城县县情综述 | 第26页 |
3.1.2 郯城县气候条件 | 第26页 |
3.1.3 郯城县农业生产 | 第26页 |
3.1.4 郯城县粮食流通情况 | 第26-27页 |
3.2 郯城县面临的粮食生产问题 | 第27-28页 |
3.2.1 城镇化、工业化的飞速发展 | 第27页 |
3.2.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第27页 |
3.2.3 种粮收益偏低 | 第27页 |
3.2.4 社会存粮明显减少 | 第27-28页 |
3.2.5 粮食生产基础设施薄弱 | 第28页 |
3.3 郯城县粮食流通领域中政府作用发挥情况 | 第28-36页 |
3.3.1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 第28页 |
3.3.2 建立粮食信息统计平台 | 第28-29页 |
3.3.3 健全粮食市场体系 | 第29页 |
3.3.4 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建设 | 第29-30页 |
3.3.5 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 | 第30-31页 |
3.3.6 健全粮食安全应急体系 | 第31-32页 |
3.3.7 健全粮油质量检测体系 | 第32页 |
3.3.8 加强制度建设 | 第32页 |
3.3.9 加强粮食行政执法 | 第32-36页 |
3.4 郯城县粮食流通领域中政府作用发挥取得的成效 | 第36-38页 |
第4章 郯城县粮食流通领域中政府作用发挥存在的不足 | 第38-44页 |
4.1 粮食流通监管格局有待完善 | 第38-39页 |
4.1.1 粮食流通监管主体缺失 | 第38页 |
4.1.2 粮食流通监管层级松散 | 第38-39页 |
4.1.3 粮食流通监管效益低下 | 第39页 |
4.2 粮食行政执法体系不完善 | 第39-41页 |
4.2.1 行政执法主体缺位 | 第39页 |
4.2.2 社会认同度需提高 | 第39-40页 |
4.2.3 队伍素质亟待提升 | 第40页 |
4.2.4 法律依据有待完善 | 第40-41页 |
4.2.5 经费投入有待增强 | 第41页 |
4.3 粮食统计工作尚需加强 | 第41-42页 |
4.4 粮食经营行为有待规范 | 第42-43页 |
4.4.1 依法经营意识薄弱 | 第42页 |
4.4.2 粮食经营者的不规范现象 | 第42页 |
4.4.3 粮食经营者不履行义务 | 第42页 |
4.4.4 粮食经营者的仓储条件较差 | 第42-43页 |
4.5 粮食行业协会的作用有待强化 | 第43-44页 |
第5章 完善粮食流通领域中政府作用的对策和建议 | 第44-54页 |
5.1 提升粮食流通监管水平 | 第44-48页 |
5.1.1 明确主要监管部门 | 第44页 |
5.1.2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44-45页 |
5.1.3 严把粮食市场准入关 | 第45页 |
5.1.4 完善粮食流通执法体系 | 第45-48页 |
5.2 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 第48-51页 |
5.2.1 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 第48-49页 |
5.2.2 加强社会粮食流通统计 | 第49-50页 |
5.2.3 健全粮食监测预警体系 | 第50页 |
5.2.4 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 第50-51页 |
5.3 推进粮食流通市场体系建设 | 第51-52页 |
5.3.1 确立现代管理理念 | 第51页 |
5.3.2 坚持粮食流通市场化方向 | 第51页 |
5.3.3 消弱政府在粮食流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 第51-52页 |
5.3.4 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产业 | 第52页 |
5.4 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体系 | 第52-53页 |
5.4.1 完善机构设置 | 第52页 |
5.4.2 加强队伍建设 | 第52页 |
5.4.3 完善质检制度 | 第52-53页 |
5.4.4 严格执行标准 | 第53页 |
5.4.5 加强质量监管 | 第53页 |
5.5 推动粮食行业自律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