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可变形搜救机器人自主运动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4-18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2 发展趋势第17-18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18-19页
    1.4 本章小结第19-21页
第二章 机器人运动机理分析和运动学模型建立第21-29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可变形机器人系统组成及特点第21-23页
    2.3 可变形机器人的运动机理分析第23-25页
        2.3.1 机器人的直线运动第23页
        2.3.2 机器人的转向运动第23-24页
        2.3.3 机器人的变形机理第24-25页
    2.4 可变形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建立第25-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可变形搜救机器人感知系统研究第29-45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第29-32页
    3.3 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距离感知模块第32-37页
        3.3.1 测距传感器类型选择第32-33页
        3.3.2 超声波传感器工作原理第33-34页
        3.3.3 超声波传感器采样数据预处理第34-37页
    3.4 基于倾角传感器的姿态感知模块第37-39页
        3.4.1 倾角传感器工作原理第37-39页
        3.4.2 倾角传感器采样数据预处理第39页
    3.5 基于电子罗盘的航向感知模块第39-41页
        3.5.1 电子罗盘工作原理第39-40页
        3.5.2 电子罗盘采样数据预处理第40-41页
    3.6 系统硬件实现第41-43页
    3.7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颠簸环境下自主运动控制方法研究第45-59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颠簸环境下机器人姿态的数学模型第45-52页
        4.2.1 类杆形障碍物第46-47页
        4.2.2 类矩形障碍物第47-49页
        4.2.3 类三角形障碍物第49-50页
        4.2.4 类球形障碍物第50-52页
    4.3 模糊控制器分析与设计第52-53页
        4.3.1 输入输出变量第52-53页
        4.3.2 模糊控制规则第53页
    4.4 仿真研究第53-58页
        4.4.1 仿真条件第53-56页
        4.4.2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6-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自主攀爬楼梯运动控制研究第59-79页
    5.1 引言第59-60页
    5.2 楼梯底部台阶和顶部台阶的识别策略第60-65页
        5.2.1 楼梯底部台阶识别策略第61-63页
        5.2.2 楼梯顶部台阶识别策略第63-65页
    5.3 楼梯平台与楼梯梯段过渡阶段的机器人运动控制第65-67页
        5.3.1 楼梯底部平台与楼梯梯段过渡阶段第65-66页
        5.3.2 楼梯梯段与楼梯顶部平台过渡阶段第66-67页
    5.4 楼梯梯段的机器人运动控制第67-69页
    5.5 自主攀爬楼梯软件设计与实现第69-76页
        5.5.1 系统的信号流图第69-70页
        5.5.2 控制单元间的通信协议第70-73页
        5.5.3 自主攀爬楼梯软件设计与实现第73-76页
    5.6 实验研究第76-77页
    5.7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六章 基于逆航迹推算的自主返回运动控制研究第79-89页
    6.1 引言第79页
    6.2 逆航迹推算自主返回控制策略基本思想第79-80页
    6.3 逆航迹推算自主返回控制策略设计与实现第80-84页
        6.3.1 自主返回控制策略分析设计第80-83页
        6.3.2 自主返回控制策略软件实现第83-84页
    6.4 实验研究第84-86页
    6.5 本章小结第86-89页
第七章 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附录:程序清单第95-113页
作者简介第113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3-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中5-羟色胺、P-物质、血管活性肽及胃泌素水平的测定及意义
下一篇:肌肉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腰椎旁肌肉运动前后改变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