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兔论文

包膜丁酸钠对家兔肠道健康的影响及对球虫病的预防效果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符号说明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8页
    1 丁酸钠研究进展第13-19页
        1.1 短链脂肪酸和丁酸概述第13-14页
        1.2 丁酸钠第14-15页
        1.3 丁酸钠的生理功能第15-18页
            1.3.1 作为肠道细胞的能量来源第15页
            1.3.2 改善胃肠道形态,促进消化吸收第15-16页
            1.3.3 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第16页
            1.3.4 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第16-17页
            1.3.5 抗炎作用第17页
            1.3.6 其他作用第17-18页
        1.4 丁酸钠在畜禽上的应用第18-19页
            1.4.1 丁酸钠在猪上的应用第18页
            1.4.2 丁酸钠在禽上的应用第18页
            1.4.3 丁酸钠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第18-19页
    2 家兔球虫病第19-28页
        2.1 兔球虫的种类与形态第20-22页
        2.2 兔球虫的发育史第22页
        2.3 流行病学第22-23页
        2.4 球虫免疫第23-25页
            2.4.1 细胞免疫第23-24页
            2.4.2 体液免疫第24-25页
            2.4.3 细胞因子第25页
        2.5 兔球虫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第25-26页
        2.6 防治第26-28页
第二章 包膜丁酸钠对家兔肠道健康的影响第28-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33页
        1.1 试验材料第28-29页
            1.1.1 包膜丁酸钠第28页
            1.1.2 基础日粮第28页
            1.1.3 试验动物第28-29页
            1.1.4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29页
        1.2 方法第29-33页
            1.2.1 试验动物分组和试验设计第29-30页
            1.2.2 饲养管理第30页
            1.2.3 生产性能测定第30页
            1.2.4 消化酶测定第30页
            1.2.5 肠道形态变化测定第30-31页
            1.2.6 肠道炎症因子测定第31页
            1.2.7 盲肠菌群测定第31-33页
            1.2.8 血液生化和抗氧化指标测定第33页
            1.2.9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42页
        2.1 包膜丁酸钠对家兔生产性能的影响第33-34页
        2.2 包膜丁酸钠对肠道消化酶的影响第34-35页
        2.3 包膜丁酸钠对肠道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V/C值的影响第35页
        2.4 包膜丁酸钠对肠道炎症因子的影响第35-36页
        2.5 包膜丁酸钠对盲肠菌群的影响第36-41页
            2.5.1 不同分类级别的OUTs丰度统计分析第36-39页
            2.5.2 PCoA主坐标分析第39-40页
            2.5.3 样品LDA得分分析第40-41页
        2.6 包膜丁酸钠对血液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第41-42页
    3 讨论第42-47页
        3.1 包膜丁酸钠对家兔生产性能的影响第42页
        3.2 包膜丁酸钠对肠道消化酶的影响第42-43页
        3.3 包膜丁酸钠对肠道形态的影响第43页
        3.4 包膜丁酸钠对肠道细胞因子的影响第43-44页
        3.5 包膜丁酸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第44-46页
        3.6 包膜丁酸钠对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第46-47页
    4 小结第47-49页
第三章 包膜丁酸钠对家兔球虫病的预防效果研究第49-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9-52页
        1.1 试验材料第49-50页
            1.1.1 包膜丁酸钠及基础日粮第49页
            1.1.2 试验球虫与动物第49-50页
            1.1.3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50页
        1.2 方法第50-52页
            1.2.1 动物分组和试验设计第50页
            1.2.2 球虫攻毒第50页
            1.2.3 饲养管理第50-51页
            1.2.4 日均增重测定第51页
            1.2.5 粪便OPG测定第51页
            1.2.6 肠道形态变化测定第51页
            1.2.7 肠道细胞因子测定第51页
            1.2.8 血清可溶性CD4、CD8分子测定第51-52页
            1.2.9 免疫器官指数测定第52页
            1.2.10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58页
        2.1 包膜丁酸对球虫攻毒后日均增重的影响第52页
        2.2 包膜丁酸钠对粪便卵囊排出量的影响第52-53页
        2.3 包膜丁酸钠对肠道形态的影响第53-55页
            2.3.1 包膜丁酸钠对十二指肠形态的影响第53-54页
            2.3.2 包膜丁酸钠对空肠形态的影响第54-55页
            2.3.3 包膜丁酸钠对回肠形态的影响第55页
        2.4 包膜丁酸钠对肠道细胞因子的影响第55-56页
        2.5 包膜丁酸钠对血清可溶性CD4(sCD4)、CD8(sCD8)分子的影响第56-57页
        2.6 包膜丁酸钠对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第57-58页
    3 讨论第58-63页
        3.1 包膜丁酸钠对球虫感染兔体重的影响第58页
        3.2 包膜丁酸钠对球虫卵囊排出量的影响第58-59页
        3.3 包膜丁酸钠对肠道形态的影响第59-60页
        3.4 包膜丁酸钠对肠道细胞因子的影响第60-61页
            3.4.1 包膜丁酸钠对肠道IFN-γ水平的影响第60页
            3.4.2 包膜丁酸钠对肠道IL-2水平的影响第60-61页
            3.4.3 包膜丁酸钠对肠道IL-6水平的影响第61页
        3.5 包膜丁酸钠对血清可溶性CD4,CD8分子的影响第61-62页
        3.6 包膜丁酸钠对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第62页
        3.7 包膜丁酸钠添加剂量的选择第62-63页
    4 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4页
附录一 常用溶液的配置第74-75页
附录二 石蜡切片的制作第75-76页
附录三 消化酶、血清可溶性CD4、CD8分子和肠道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第76-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员工知识贡献动机内化机制及效果研究
下一篇:日本与东盟各国间EPA的经济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