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论点与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四、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跨境追赃法律问题的概要 | 第17-29页 |
一、跨境追赃的基本概念及法律依据 | 第17-21页 |
(一) “赃”之表述及界定 | 第17页 |
(二) “境”的含义 | 第17-18页 |
(三) 跨境追赃之法律依据 | 第18-21页 |
二、2003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所确立的跨境追赃机制 | 第21-25页 |
(一) 跨境追赃的体系 | 第21-23页 |
(二) 跨境追赃的具体方式 | 第23-25页 |
三、我国的跨境追赃的现状及法律困境 | 第25-26页 |
(一) 我国跨境追赃的现状 | 第25页 |
(二) 所面临的法律困境 | 第25-26页 |
四、通过民事途径开展跨境追赃 | 第26-29页 |
(一) 理论依据 | 第27页 |
(二) 研究价值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开展跨境追赃 | 第29-34页 |
一、通过民事诉讼开展跨境追赃的特征分析 | 第29-30页 |
二、通过民事诉讼开展跨境追赃的优势 | 第30-31页 |
三、通过民事途径开展跨境追赃存在的障碍 | 第31-32页 |
四、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进行跨境追赃的实效性分析 | 第32-34页 |
第四章 通过民事没收的途径开展跨境追赃 | 第34-43页 |
一、民事没收的概述 | 第34页 |
二、民事没收的历史沿革 | 第34-35页 |
三、民事没收制度的域外考察 | 第35-40页 |
(一) 美国 | 第36-37页 |
(二) 英国 | 第37-39页 |
(三) 澳大利亚 | 第39-40页 |
四、对域外国家民事没收制度的立法评析 | 第40-41页 |
五、民事没收制度在跨境追赃中的实效性考察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境外追赃资产分享问题 | 第43-48页 |
一、资产分享的含义 | 第43页 |
二、可分享的资产范围 | 第43-44页 |
三、分享程序 | 第44-46页 |
(一) 依参与度提出资产分享请求 | 第44-45页 |
(二) 对请求的审查 | 第45页 |
(三) 分享比例 | 第45-46页 |
(四) 资产的支付和转让 | 第46页 |
四、资产分享的实效性分析 | 第46-48页 |
第六章 对我国开展跨境追赃的建议 | 第48-54页 |
一、法制层面上的建议 | 第48-51页 |
(一) 境外民事诉讼 | 第48-49页 |
(二) 没收制度 | 第49-51页 |
二、实务层面上的建议 | 第51-54页 |
(一) 加强司法和执法队伍建设 | 第51-52页 |
(二) 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办案协调机制 | 第52页 |
(三) 证据方面的建议 | 第52-53页 |
(四) 为跨境追赃设立专项基金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