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多元互动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构建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研究目标第17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7-18页
        1.4.1 基本研究思路第17-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页
    1.5 拟创新点第18-20页
        1.5.1 研究方向的现实性第18页
        1.5.2 内容设计的系统性第18-19页
        1.5.3 操作维度的创新性第19-20页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历程与功能衍变第20-27页
    2.1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与特点第20-23页
        2.1.1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第20-21页
        2.1.2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点第21-23页
    2.2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历程第23-25页
        2.2.1 萌芽起步期(1978年至1982年)第23页
        2.2.2 快速提升期(1983年至1998年)第23-24页
        2.2.3 转型创新期(1999年至今)第24-25页
    2.3 大学生社会实践功能的衍变第25-27页
        2.3.1 强化社会服务的功能第25页
        2.3.2 促进教育改革的功能第25-26页
        2.3.3 培养全面性建设人才的功能第26-27页
第三章 “多元互动式”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的学理基础与理念探析第27-35页
    3.1 “多元互动式”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的内涵界定第27-28页
        3.1.1 “多元互动式”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的概念第27页
        3.1.2 “多元互动式”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的特点第27-28页
    3.2 “多元互动式”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的学理基础第28-32页
        3.2.1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第28-29页
        3.2.2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中西方教育理论第29-30页
        3.2.3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学习论第30-31页
        3.2.4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协同论第31-32页
    3.3 “多元互动式”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的设计理念第32-35页
        3.3.1 价值引领,实现一元主导与多样包容的有机统一第32页
        3.3.2 人本驱动,实现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第32-33页
        3.3.3 问题指向,实现解决问题和满足需要的有机统一第33-34页
        3.3.4 实践导向,实现理论认同与行为践履的有机统一第34-35页
第四章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育人困厄解析——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第35-51页
    4.1 研究个案简介第35-38页
        4.1.1 合肥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工作概况第35-36页
        4.1.2 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第36-37页
        4.1.3 社会实践的活动方式第37页
        4.1.4 社会实践的考核评比第37-38页
    4.2 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现状调查第38-46页
        4.2.1 对社会实践的认知状况第38-40页
        4.2.2 对社会实践的满意度第40-42页
        4.2.3 对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的认识第42-44页
        4.2.4 对社会实践工作改进措施的看法第44-46页
    4.3 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困厄解析第46-51页
        4.3.1 实践平台相对狭窄第46-47页
        4.3.2 实践方式各自孤立第47-48页
        4.3.3 实践组织主体单一第48-49页
        4.3.4 实践成果利用不足第49-51页
第五章 “多元互动式”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第51-65页
    5.1 实践内容的科学设计第51-56页
        5.1.1 创新课堂实践教育模式第52-53页
        5.1.2 加强校内实践活动建设第53-54页
        5.1.3 挖掘校外社会实践资源第54页
        5.1.4 探索网络社会实践路径第54-56页
    5.2 实践方式的融合贯通第56-59页
        5.2.1 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协同育人第56-57页
        5.2.2 教师教研科研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耦合第57-58页
        5.2.3 现实实践和虚拟实践深度融合第58-59页
    5.3 实践组织的协调运作第59-62页
        5.3.1 策划创意统筹设计第59-60页
        5.3.2 实践指导多管齐下第60-61页
        5.3.3 实施主体多方动员第61-62页
    5.4 实践成果的交流推广第62-65页
        5.4.1 统筹评价体系第62-63页
        5.4.2 共建交流平台第63-64页
        5.4.3 促进转化推广第64-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一 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状况的调查问卷第70-73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宁夏A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营销人员激励机制优化研究
下一篇:央行视角的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