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转化型抢劫罪研究

论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3页
第一章 转化型抢劫罪的立法沿革第13-17页
 第一节 我国转化型抢劫罪的立法沿革第13-15页
  一、我国古代关于抢劫罪的规定第13页
  二、我国唐朝之后关于抢劫罪的规定第13-14页
  三、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关于抢劫罪的规定第14-15页
 第二节 国外关于转化型抢劫罪的法律规定第15-17页
  一、国外关于转化型抢劫罪的立法情况第15-16页
  二、与我国规定的分析比较第16-17页
第二章 转化型抢劫罪的基本理论研讨第17-20页
 第一节 转化型抢劫罪的概念第17-18页
  一、转化型抢劫罪的称谓第17页
  二、转化型抢劫罪的概念界定第17页
  三、“携带凶器抢夺”的情形第17-18页
 第二节 转化型抢劫罪的特征第18-20页
  一、行为性质的犯罪性第18页
  二、行为个数的复数性第18页
  三、行为转化的法定性第18页
  四、转化方向的趋重性第18-19页
  五、转化行为的关联性第19-20页
第三章 转化型抢劫罪的成立条件第20-44页
 第一节 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条件第20-24页
  一、相关观点综述第20-22页
  二、评析及笔者观点第22-24页
 第二节 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条件第24-35页
  一、“犯盗窃、诈骗、抢夺罪”是否要求数额较大第24-29页
  二、“盗窃、诈骗、抢夺罪”是否包括预备、未遂、中止第29-31页
  三、以“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实施的其他类型的犯罪能否转化第31-35页
 第三节 转化的客观条件第35-41页
  一、转化的行为条件第35-39页
  二、转化的时空条件第39-41页
 第四节 转化的主观条件第41-44页
  一、为窝藏赃物的目的第41-42页
  二、为抗拒抓捕的目的第42页
  三、为毁灭罪证的目的第42-44页
第四章 转化型抢劫罪的犯罪形态第44-50页
 第一节 转化型抢劫罪是否存在犯罪预备第44-45页
  一、关于“着手实施”第44页
  二、转化型抢劫罪不存在犯罪预备形态第44-45页
 第二节 转化型抢劫罪犯罪中止的条件第45-46页
  一、中止的时间性条件第45-46页
  二、中止的自动性条件第46页
  三、中止的有效性条件第46页
 第三节 转化型抢劫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第46-50页
  一、学者观点及评述第47-48页
  二、转化型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标准第48-50页
第五章 转化型抢劫罪条文的反思与重构第50-53页
 第一节 转化型抢劫罪条文的反思第50-52页
  一、转化的前提条件——“犯盗窃、诈骗、抢夺罪”第50-51页
  二、转化的时空条件——“当场”第51-52页
  三、转化的主观条件——“为窝藏赃物”第52页
 第二节 转化型抢劫罪条文的修改建议第52-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陆香港两地上市(A+H)法律标准比较研究
下一篇:刑法中事实错误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