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民事送达难的现状剖析及其化解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12页
    0.1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0.2 研究背景第9-11页
    0.3 研究方法第11页
    0.4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第11-12页
第1章 L区法院的送达实践及其问题第12-16页
    1.1 直接送达第12-13页
    1.2 留置送达第13-14页
    1.3 邮寄送达第14-15页
    1.4 公告送达第15-16页
第2章 民事送达难之原因剖析第16-22页
    2.1 立法因素第16-17页
        2.1.1 送达主体单一性第16页
        2.1.2 送达方式落后第16-17页
    2.2 司法因素第17-20页
        2.2.1 法院案多人少问题第17-18页
        2.2.2 送达惩戒措施缺位第18-19页
        2.2.3 法官送达理念滞后第19-20页
    2.3 人文环境因素第20-22页
        2.3.1 社会人口流动频繁第20页
        2.3.2 诚信保障机制不足第20-21页
        2.3.3 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第21-22页
第3章 民事送达难的化解及其制度完善第22-29页
    3.1 通过改革实现民事送达制度的现代化第22-24页
        3.1.1 树立现代化送达理念第22-23页
        3.1.2 将送达实效作为合理选择送达方式的标准第23页
        3.1.3 强化原告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送达程序参与度第23-24页
    3.2 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第24-26页
        3.2.1 整合资源提升和充实法院的送达力量第24-25页
        3.2.2 切实推进电子送达与协议送达的适用第25-26页
    3.3 联合周边机制促进送达工作开展第26-29页
        3.3.1 合理协调民事送达与立案登记制度的关系第26-27页
        3.3.2 由公安部牵头联合通信、工商、交通、税务、国土、银行等部门建立送达信息共享机制第27页
        3.3.3 实行当事人送达地址变更申报及妨碍送达惩戒机制第27-29页
参考文献第29-30页
致谢第30-31页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第31页

论文共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1在吞噬活性调控以及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
下一篇:基于多相分类学及基因组学的褐藻降解细菌的资源开发及降解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