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缩略语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一 肝痹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 痹病的源流 | 第14页 |
2 肝痹的概念 | 第14-15页 |
3 病因病机特点 | 第15-16页 |
4 肝痹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 | 第16-17页 |
5 治疗 | 第17-19页 |
6 小结 | 第19页 |
二 ERK5信号通路与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 | 第19-22页 |
1 ERK5信号通路的生物学特性 | 第19-20页 |
2 ERK5与细胞活化 | 第20页 |
3 ERK5与肝纤维化 | 第20-21页 |
4 展望 | 第21-22页 |
实验研究 | 第22-31页 |
第一章 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_6的培养 | 第22-24页 |
1.1 材料和对象 | 第22页 |
1.1.1 细胞来源 | 第22页 |
1.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2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1.2 常用试剂配置 | 第22-23页 |
1.2.1 DMEM培养基 | 第22页 |
1.2.2 PBS缓冲液 | 第22-23页 |
1.2.3 胰蛋白酶溶液 | 第23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1.3.1 HSC-T_6细胞的复苏 | 第23页 |
1.3.2 HSC-T_6细胞的培养 | 第23页 |
1.3.3 HSC-T_6细胞的传代消化 | 第23页 |
1.3.4 制备细胞悬液 | 第23-24页 |
1.3.5 HSC-T_6细胞的冻存 | 第24页 |
1.4 结果 | 第24页 |
第二章 TGF-β_1体外诱导HSC-T_6细胞的转分化研究 | 第24-26页 |
2.1 材料和对象 | 第24-25页 |
2.1.1 细胞来源 | 第24-25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2.1 MTT溶液的配制 | 第25页 |
2.2.2 TGF-β_1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 | 第25页 |
2.2.3 制备细胞悬液 | 第25页 |
2.2.4 分组实验 | 第25-26页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26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6页 |
第三章 消癥活络方含药血清对TGF-β_1诱导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26-28页 |
3.1 制备含药血清 | 第26-27页 |
3.2 分组 | 第27页 |
3.3 实验给药 | 第27页 |
3.3.1 配药 | 第27页 |
3.3.2 给药 | 第27页 |
3.4 统计学方法 | 第27页 |
3.5 结果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消癥活络方对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 第28-31页 |
4.1 材料 | 第28-29页 |
4.1.1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4.1.2 药物 | 第28页 |
4.1.3 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29页 |
4.2.1 制备消癥活络方药水煎剂溶液 | 第29页 |
4.2.2 实验分组 | 第29页 |
4.2.3 实验给药 | 第29页 |
4.3 统计学方法 | 第29页 |
4.4 结果 | 第29-31页 |
4.4.1 一般生长状况 | 第29-30页 |
4.4.2 肝组织损伤脏器改变及相关指标检查 | 第30页 |
4.4.3 大鼠肝脏脾脏系数 | 第30-31页 |
临床研究 | 第31-36页 |
1 临床研究方案 | 第31-33页 |
1.1 一般资料 | 第31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31-32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32-33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33页 |
1.5 中止标准 | 第3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2.1 病例分组 | 第33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33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33页 |
2.4 疗效标准 | 第33-34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34页 |
2.6 试验结果 | 第34-36页 |
讨论 | 第36-39页 |
1 实验研究 | 第36-37页 |
2 临床研究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患者随机表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