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地产经营论文

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模式研究--以宿迁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问题提出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1-13页
        1.2.1 空间第11-12页
        1.2.2 空间再生产及其效应第12-13页
        1.2.3 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模式第13页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章节安排第13-16页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3 章节安排第15-16页
2 相关研究回顾第16-22页
    2.1 国外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的研究第16页
    2.2 国内农村居民点再生产的研究第16-18页
        2.2.1 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潜力第16页
        2.2.2 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模式第16-17页
        2.2.3 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内生动力第17页
        2.2.4 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外部驱动力第17-18页
        2.2.5 小结第18页
    2.3 空间生产理论及其在城乡空间演化中应用研究第18-19页
        2.3.1 理论研究进展第18-19页
        2.3.2 空间生产理论在城乡空间演化中应用研究第19页
    2.4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生产效应第19-21页
        2.4.1 经济空间效应第20页
        2.4.2 社会空间效应第20-21页
        2.4.3 制度空间效应第21页
    2.5 文献评述第21-22页
3 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的理论分析第22-27页
    3.1 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理论推演第22-23页
        3.1.1 空间表征第22页
        3.1.2 表征空间第22-23页
        3.1.3 空间实践第23页
    3.2 不同利益主体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机理第23-27页
        3.2.1 政府第24-25页
        3.2.2 企业第25页
        3.2.3 农民第25-26页
        3.2.4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第26-27页
4 政府主导型农村居民点再生产模式第27-37页
    4.1 案例区概况第27-32页
        4.1.1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第27-28页
        4.1.2“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第28-29页
        4.1.3 泗洪县城乡用地政策第29页
        4.1.4 泗洪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情况第29-32页
    4.2 瓦房社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过程第32-33页
        4.2.1 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过程第32页
        4.2.2 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补偿方式第32-33页
    4.3 政府主导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效应分析第33-37页
        4.3.1 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的积极效应第33-34页
        4.3.2 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的消极效应第34-37页
5 政府引导型农村居民点再生产模式第37-44页
    5.1 案例区概况第37-40页
        5.1.1 区位概况第37-38页
        5.1.2 江苏省扶贫政策第38页
        5.1.3 泗阳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第38-40页
    5.2 政府引导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过程第40-42页
        5.2.1 了解农民意愿并设置具体实施措施第40-41页
        5.2.2 利用各项政策实施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第41页
        5.2.3 政府引导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模式补偿标准第41-42页
    5.3 政府引导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效应分析第42-44页
        5.3.1 政府引导型农村居民点再生产积极效应第42-43页
        5.3.2 政府引导型农村居民点再生产消极效应第43-44页
6 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模式比较及其优化对策第44-48页
    6.1 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模式比较第44-46页
        6.1.1 空间表征比较第44页
        6.1.2 表征空间比较第44页
        6.1.3 空间实践比较第44-45页
        6.1.4 小结第45-46页
    6.2 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优化与管控对策建议第46-48页
        6.2.1 尊重地区实际需要第46-47页
        6.2.2 培养农民参与和监督热情第47页
        6.2.3 建立健全农村建设用地利益共享机制第47页
        6.2.4 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功能第47-48页
7 结论第48-50页
    7.1 结论第48-49页
    7.2 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第49-50页
        7.2.1 可能存在的创新第49页
        7.2.2 不足之处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致谢第55-56页
附录第56-64页
个人简介第64-65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省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情况调查研究--以山东省部分科普场馆为例
下一篇: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