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8页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3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11-16页 |
·因素分解法 | 第11-12页 |
·产业关联分析法 | 第12-13页 |
·资料来源与处理 | 第13-16页 |
4 特色与创新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本文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产业及其分类 | 第18页 |
·产业结构及其优化 | 第18-19页 |
2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 第19-20页 |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第20-21页 |
3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低碳经济的实质与内涵 | 第21-22页 |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 | 第22页 |
4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2-24页 |
·技术创新理论的内涵 | 第22-23页 |
·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福建省产业结构演进与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 第24-32页 |
1 福建省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 第24-27页 |
·工业化发展阶段分析 | 第24页 |
·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变分析 | 第24-26页 |
·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问题 | 第26-27页 |
2 福建省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 第27-30页 |
·前向关联效应 | 第27页 |
·后向关联效应 | 第27-28页 |
·综合分析 | 第28-30页 |
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产业部门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情况分析 | 第32-46页 |
1 产业部门能源消费情况分析 | 第32-35页 |
·产业能源消费量 | 第32-33页 |
·产业能源消费结构 | 第33-34页 |
·产业能源消费强度 | 第34-35页 |
2 产业部门CO_2排放变动趋势分析 | 第35-39页 |
·CO_2排放总量及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CO_2排放分布及变化情况 | 第36-38页 |
·CO_2排放强度及变化情况 | 第38-39页 |
3 产业部门CO_2排放变动因素分析 | 第39-45页 |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产业结构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能源结构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能源强度因素分析 | 第44-45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产业结构调整的CO_2减排效果分析 | 第46-50页 |
1 模型假设 | 第46页 |
2 模型构建 | 第46-48页 |
3 数据说明 | 第48页 |
4 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研究 | 第50-58页 |
1 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 | 第50-51页 |
·坚持市场调节政府引导相结合原则 | 第50页 |
·坚持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相结合原则 | 第50页 |
·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原则 | 第50-51页 |
2 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 | 第51-55页 |
·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 | 第51页 |
·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 | 第51-52页 |
·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 | 第52-55页 |
3 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 第55-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探讨 | 第58-60页 |
1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2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附录1 | 第60-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