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绪论第9-13页
 1 研究范围第9页
 2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3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现实意义第10页
   ·理论意义第10-11页
 4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11-13页
第一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基础第13-21页
 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产生第13页
   ·国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产生第13页
   ·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产生第13页
 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第13-16页
   ·平衡发展理论及评析第13-14页
   ·不平衡发展理论及评析第14-16页
   ·不平衡协调发展理论及评析第16页
 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界定第16-17页
 4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概况第17-18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内容第17-18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第18页
 5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近况第18-21页
第二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分析第21-39页
 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第21-22页
 2 数据收集及处理第22-24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测定第22-23页
   ·区域经济趋同程度测定第23-24页
   ·区域经济差异程度测定第24页
 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测定结果与评价第24-36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评价第24-26页
   ·经济关系协调状况评价第26-28页
   ·区域经济差异评价第28-31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第31-36页
 4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原因分析第36-39页
   ·行政壁垒约束,要素市场分割第36页
   ·区域差异扩大,整体竞争力弱第36页
   ·功能定位趋同,产业分工不明第36-37页
   ·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弱,辐射能力有限第37-39页
第三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条件分析第39-47页
 1 宏观背景第39-41页
   ·经济全球化进程继续加快第39页
   ·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第39-40页
   ·国家政策助海西区发展第40页
   ·海峡两岸关系愈渐密切第40-41页
   ·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第41页
   ·国际市场体系深刻调整第41页
 2 自然环境第41页
 3 区位条件第41-43页
 4 历史基础第43页
 5 基础设施第43-44页
 6 政策因素第44页
 7 劳动力素质第44-45页
 8 产业布局第45-47页
第四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路第47-63页
 1 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第47-48页
   ·效率公平兼顾原则第47页
   ·宏观调控原则第47页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47-48页
   ·比较优势原则第48页
 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想第48-63页
   ·区际协调第48-51页
   ·区内协调第51-63页
第五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措施第63-67页
 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63-64页
   ·转变政府职能第63页
   ·制定合理的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第63-64页
   ·组建经济协调管理机构第64页
 2 增强中心城市实力,推进海西区整体发展第64-65页
 3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区域发展支撑系统第65页
 4 打破区域行政割据,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第65-66页
 5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保障人才资源有效供应第66页
 6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第66-67页
第六章 结论第67-69页
 1 本文的主要成果第67页
 2 本文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第73-75页
致谢第75-77页
个人简历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闽台生态文明建设比较研究
下一篇: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