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概述 | 第11-17页 |
(一)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界定及特点 | 第11-13页 |
1.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界定 | 第11-12页 |
2.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特点 | 第12-13页 |
(二)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历史演进 | 第13-14页 |
1.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历史渊源 | 第13-14页 |
2.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发展 | 第14页 |
(三) 我国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立法背景 | 第14-17页 |
二、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主要规定与价值 | 第17-23页 |
(一)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主要规定 | 第17-20页 |
1.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主体 | 第17页 |
2.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方式及条件 | 第17-18页 |
3.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内容及有效期 | 第18-19页 |
4.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主体及法律责任 | 第19页 |
5. 其他程序问题的相关规定 | 第19-20页 |
(二)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价值 | 第20-23页 |
1. 打破法不入家门传统,具有预防功能 | 第20-21页 |
2. 警示施暴者,起到震慑作用 | 第21页 |
3. 维护家暴受害人权益,具有保护功能 | 第21-22页 |
4. 固定证据,便于诉讼的功能 | 第22-23页 |
三、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司法实践及存在问题 | 第23-28页 |
(一) 反家暴法实施以来的司法实践 | 第23-24页 |
(二)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1. 保护令的内容单一 | 第24-25页 |
2. 缺乏对未成年人的专门保护 | 第25页 |
3. 保护令的申请理由难举证 | 第25-26页 |
4. 由法院作为执行机关缺乏可操作性 | 第26-27页 |
5. 法律责任的规定威慑力不强 | 第27-28页 |
四、域外人身保护令制度的主要规定及借鉴 | 第28-34页 |
(一) 美国的人身保护令制度 | 第28-29页 |
(二) 英国的人身保护令制度 | 第29-30页 |
(三) 日本的人身保护令制度 | 第30-31页 |
(四) 我国台湾地区的人身保护令制度 | 第31-32页 |
(五) 对域外人身保护令制度的借鉴 | 第32-34页 |
五、完善我国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设想 | 第34-38页 |
(一) 细化具体措施,确保执法统一 | 第34页 |
(二)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专门保护 | 第34-35页 |
(三) 减轻受害人的举证压力,提升保护令签发效率 | 第35页 |
(四) 规定公安机关作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机关 | 第35-36页 |
(五) 加大违反保护令的处罚力度 | 第36页 |
(六) 建立援助中心,为受害人申请保护令提供指导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