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1-15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 第11-12页 |
| 1.2.1 拓扑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鲁棒性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 1.4 研究思路和结构 | 第13-15页 |
| 2 图论和复杂网络的基本理论 | 第15-21页 |
| 2.1 图论的基本理论 | 第15-16页 |
| 2.1.1 图的定义 | 第15页 |
| 2.1.2 与图相关的概念和约定 | 第15-16页 |
| 2.1.3 图的主要性质 | 第16页 |
| 2.2 复杂网络的基本理论 | 第16-20页 |
| 2.2.1 复杂网络的定义 | 第16-17页 |
| 2.2.2 复杂网络的分类和性质 | 第17-20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3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分析 | 第21-25页 |
| 3.1 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构建 | 第21-22页 |
| 3.2 网络拓扑结构的基本测度 | 第22-24页 |
| 3.2.1 节点度、平均度及度分布 | 第22页 |
| 3.2.2 最短距离、网络直径及平均最短距离 | 第22-23页 |
| 3.2.3 聚类系数 | 第23页 |
| 3.2.4 节点效率和网络效率 | 第23页 |
| 3.2.5 介数 | 第23-24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4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鲁棒性分析 | 第25-31页 |
| 4.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加权网特性分析 | 第25-28页 |
| 4.1.1 节点权重和路段权重 | 第25页 |
| 4.1.2 交通瓶颈的识别 | 第25-27页 |
| 4.1.3 级联失效问题 | 第27页 |
| 4.1.4 网络崩溃 | 第27-28页 |
| 4.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鲁棒性指标 | 第28-30页 |
| 4.2.1 连通度 | 第28页 |
| 4.2.2 最大连通子图的相对大小 | 第28-29页 |
| 4.2.3 网络效率 | 第29页 |
| 4.2.4 出行可达率 | 第29-30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5 算例分析 | 第31-64页 |
| 5.1 简单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鲁棒性分析 | 第31-44页 |
| 5.1.1 简单路网基础数据 | 第31-34页 |
| 5.1.2 简单路网拓扑参数和鲁棒性指标计算 | 第34-39页 |
| 5.1.3 攻击实验 | 第39-44页 |
| 5.2 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鲁棒性分析 | 第44-63页 |
| 5.2.1 轨道交通网络基础数据 | 第44-48页 |
| 5.2.2 轨道交通网络拓扑参数与鲁棒性指标 | 第48-55页 |
| 5.2.3 攻击实验 | 第55-63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附录A 某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表 | 第70-73页 |
| 附录B 复杂网络拓扑参数和鲁棒性指标计算程序 | 第73-86页 |
| beifen_shuju.m | 第73页 |
| tuopu.m | 第73-77页 |
| GJJD.m | 第77-78页 |
| GJLD.m | 第78页 |
| suiji_gongji_jiedian.m | 第78页 |
| suiji_gongji_luduan.m | 第78-79页 |
| lianxu_suiji_gongji_jiedian.m | 第79页 |
| lianxu_suiji_gongji_luduan.m | 第79-80页 |
| xuanze_gongji_jiedian.m | 第80页 |
| xuanze_gongji_luduan.m | 第80-81页 |
| lianxu_xuanze_gongji_jiedian.m | 第81-82页 |
| lianxu_xuanze_gongji_luduan.m | 第82-83页 |
| my_Plot.m | 第83-85页 |
| shuju_xiaosuanli | 第85页 |
| shuju_dasuanli | 第85-8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