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入渗条件下曼家寨东帮采场软岩边坡的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边坡滑动破坏影响机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饱和-非饱和抗剪强度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4 考虑降雨条件下软岩边坡稳定性分析现状 | 第17-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饱和-非饱和渗流及抗剪强度理论分析 | 第21-37页 |
2.1 边坡降雨入渗过程分析 | 第21-24页 |
2.2 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 | 第24-32页 |
2.2.1 饱和-非饱和渗流达西定律 | 第24-26页 |
2.2.2 饱和-非饱和渗流微分方程 | 第26-29页 |
2.2.3 定解条件 | 第29-30页 |
2.2.4 土-水特征曲线 | 第30-32页 |
2.3 饱和-非饱和抗剪强度理论 | 第32-35页 |
2.3.1 饱和抗剪强度理论 | 第33页 |
2.3.2 非饱和抗剪强度理论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工程地质概况及工程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37-56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7-41页 |
3.1.1 工程地理位置 | 第37-38页 |
3.1.2 地形地貌 | 第38页 |
3.1.3 地层岩性 | 第38-39页 |
3.1.4 区域气象条件 | 第39-40页 |
3.1.5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40-41页 |
3.2 工程区域边坡破坏特征 | 第41-46页 |
3.2.1 工程区域滑坡概况 | 第41-43页 |
3.2.2 边坡破坏类型 | 第43-45页 |
3.2.3 东帮边坡变形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3.3 工程区域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获取 | 第46-54页 |
3.3.1 现场直剪试验 | 第46-51页 |
3.3.2 点荷载试验 | 第51-53页 |
3.3.3 饱和含水率与容重测定 | 第53-54页 |
3.3.4 渗透系数测定 | 第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降雨条件下软岩边坡入渗规律分析 | 第56-75页 |
4.1 典型滑坡区域数值分析模型建立 | 第56-60页 |
4.1.1 几何模型建立 | 第56-58页 |
4.1.2 土水特性参数 | 第58-59页 |
4.1.3 降雨入渗方案设计 | 第59-60页 |
4.2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 第60-61页 |
4.2.1 边界条件设置 | 第60页 |
4.2.2 初始条件 | 第60-61页 |
4.3 边坡降雨入渗数值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61-73页 |
4.3.1 降雨入渗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 第61-70页 |
4.3.2 边坡降雨入渗暂态饱和区变化规律研究 | 第70-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降雨入渗条件下软岩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75-90页 |
5.1 边坡稳定判别准则 | 第75-76页 |
5.2 FLAC~(3D)软件介绍 | 第76-78页 |
5.2.1 软件介绍 | 第76-77页 |
5.2.2 强度折减法介绍 | 第77-78页 |
5.3 计算模型建立 | 第78-81页 |
5.3.1 模型建立 | 第78页 |
5.3.2 参数选取 | 第78-79页 |
5.3.3 初始条件与计算方案选取 | 第79-81页 |
5.4 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81-89页 |
5.4.1 位移场分析 | 第81-85页 |
5.4.2 应变云图分析 | 第85-87页 |
5.4.3 安全系数分析与评价 | 第87-8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结论 | 第90-91页 |
6.2 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