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Ⅰ姜花的栽培基质与栽培适应性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4页 |
1.1 黄金Ⅰ姜花概述 | 第12-16页 |
1.1.1 黄金Ⅰ姜花的亲本特点 | 第12-14页 |
1.1.2 黄金Ⅰ姜花的特性 | 第14-15页 |
1.1.3 黄金Ⅰ姜花的观赏及研究价值 | 第15-16页 |
1.2 植物栽培基质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3 植物抗性研究 | 第16-21页 |
1.3.1 植物耐阴性研究 | 第17-18页 |
1.3.2 植物抗旱性研究 | 第18-20页 |
1.3.3 植物耐涝性研究 | 第20页 |
1.3.4 植物耐热性研究 | 第20-21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黄金Ⅰ姜花的栽培基质研究 | 第24-3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2.1.2 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2.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25-26页 |
2.1.4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2.2.1 混合基质的理化性质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26-28页 |
2.2.2 不同处理对植物株高平均增长量的影响 | 第28页 |
2.2.3 不同处理对植物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 讨论与结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黄金Ⅰ姜花耐阴性研究 | 第30-4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3.1.2 试验设计 | 第30页 |
3.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30-32页 |
3.1.4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3.2.1 不同遮光度对植物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2 不同遮光度下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 第33-34页 |
3.2.3 不同遮光度下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 第34页 |
3.2.4 不同遮光度下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34-35页 |
3.2.5 不同遮光度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3.2.6 不同遮光度下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36-38页 |
3.2.7 不同遮光度下植物光合特征分析 | 第38-40页 |
3.2.8 植物耐阴能力综合指标的筛选 | 第40-42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黄金Ⅰ姜花抗旱性研究 | 第43-5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4.1.2 试验设计 | 第43页 |
4.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43-44页 |
4.1.4 数据处理 | 第44-4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4.2.1 干旱胁迫下植物形态的变化 | 第45页 |
4.2.2 干旱胁迫对栽培基质含水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3 干旱胁迫对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4 干旱胁迫对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47页 |
4.2.5 干旱胁迫对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6 干旱胁迫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8页 |
4.2.7 干旱胁迫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8 干旱胁迫对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9 植物抗旱能力综合指标的筛选 | 第50-51页 |
4.3 讨论与结论 | 第51-53页 |
第五章 黄金Ⅰ姜花耐涝性研究 | 第53-62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53页 |
5.1.2 试验设计 | 第53页 |
5.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53-54页 |
5.1.4 数据处理 | 第54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4-60页 |
5.2.1 淹水下植物形态的变化 | 第54-55页 |
5.2.2 淹水时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 第55页 |
5.2.3 淹水时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 第55-56页 |
5.2.4 淹水处理时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56-57页 |
5.2.5 淹水处理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57页 |
5.2.6 淹水处理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57-58页 |
5.2.7 淹水处理时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58-59页 |
5.2.8 黄金Ⅰ姜花耐涝能力指标的筛选 | 第59-60页 |
5.3 讨论与结论 | 第60-62页 |
第六章 黄金Ⅰ姜花耐热性研究 | 第62-66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6.1.1 试验材料 | 第62页 |
6.1.2 试验设计 | 第62页 |
6.1.4 数据处理 | 第62-63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5页 |
6.2.1 处理结果与细胞伤害率的关系 | 第63页 |
6.2.2 Logistic方程参数的确定 | 第63-64页 |
6.2.3 半致死温度的确定 | 第64-65页 |
6.3 讨论与结论 | 第65-6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7.1 结论 | 第66-67页 |
7.2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