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吸附剂论文

煤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26页
    1.1 前言第11页
    1.2 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概述第11-12页
        1.2.1 有机废水的来源和危害第11-12页
        1.2.2 有机废水的特点第12页
    1.3 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概述第12-14页
        1.3.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和危害第12-14页
        1.3.2 重金属废水污染特性第14页
    1.4 工业废水的处理现状第14-20页
        1.4.1 物理法第14-15页
        1.4.2 化学法第15-16页
        1.4.3 生物化学法第16-17页
        1.4.4 物理化学法第17-20页
    1.5 褐煤简介第20-24页
        1.5.1 褐煤的组成特点及分布第20-21页
        1.5.2 褐煤的利用现状第21-22页
        1.5.3 褐煤作为吸附剂的研究现状第22-23页
        1.5.4 煤质吸附剂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第23-24页
        1.5.5 煤质吸附剂的再生方法第24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4-26页
        1.6.1 研究主要内容第24-25页
        1.6.2 研究意义第25-26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6-35页
    2.1 实验材料、试剂和设备第26-27页
        2.1.1 实验材料第26页
        2.1.2 实验试剂第26-27页
        2.1.3 实验设备第27页
    2.2 煤基吸附剂的制备第27-28页
        2.2.1 褐煤的化学氧化第27-28页
        2.2.2 褐煤吸附剂材料的制备第28页
    2.3 实验方案第28-34页
        2.3.1 实验方法第28-34页
    2.4 实验流程第34-35页
第3章 吸附剂的基本性质分析第35-42页
    3.1 褐煤样的工业分析第35页
    3.2 褐煤样的元素分析第35页
    3.3 煤样SEM图分析第35-36页
    3.4 煤样的XRD谱图分析第36-37页
    3.5 煤样表面酸量的分析第37-38页
    3.6 煤样的FTIR分析第38-39页
    3.7 比表面积和孔分布第39-41页
    3.8 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煤基吸附剂去除模拟废水中有机物的研究第42-57页
    4.1 褐煤及酸、碱改性褐煤去除苯酚类模拟废水的研究第42-49页
        4.1.1 吸附动力学第42-44页
        4.1.2 苯酚用量对吸附剂处理苯酚的影响第44-45页
        4.1.3 吸附剂对苯酚的吸附等温线第45-47页
        4.1.4 pH值对吸附剂处理苯酚的影响第47页
        4.1.5 温度对吸附剂处理苯酚的影响第47-48页
        4.1.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4.2 褐煤及酸改性褐煤去除模拟印染废水的研究第49-57页
        4.2.1 吸附动力学第49-50页
        4.2.2 吸附剂投加量对亚甲基蓝去除率的影响第50-51页
        4.2.3 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第51-53页
        4.2.4 pH值对吸附剂处理亚甲基蓝的影响第53页
        4.2.5 温度对吸附剂处理亚甲基蓝的影响第53-54页
        4.2.6 吸附剂的再生第54页
        4.2.7 吸附机理分析第54-56页
        4.2.8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煤基吸附剂去除模拟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第57-71页
    5.1 褐煤及酸、碱改性褐煤去除模拟含Cu~(2+)废水的研究第57-64页
        5.1.1 吸附动力学第57-59页
        5.1.2 吸附剂投加量对Cu~(2+)去除率的影响第59-60页
        5.1.3 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等温线第60-61页
        5.1.4 pH值对吸附剂处理Cu~(2+)废水的影响第61-62页
        5.1.5 温度对吸附剂处理Cu~(2+)废水的影响第62-63页
        5.1.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5.2 褐煤及碱改性褐煤去除模拟含Pb~(2+)废水的研究第64-71页
        5.2.1 吸附动力学第64-66页
        5.2.2 吸附剂投加量对Pb~(2+)去除率的影响第66页
        5.2.3 吸附剂对Pb~(2+)的吸附等温线第66-68页
        5.2.4 pH值对吸附剂处理Pb~(2+)废水的影响第68页
        5.2.5 温度对吸附剂处理Pb~(2+)废水的影响第68-69页
        5.2.6 吸附剂的再生第69-70页
        5.2.7 吸附机理的分析第70页
        5.2.8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6.1 结论第71-72页
    6.2 展望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消费者自省的均衡定价领导权和产品定位竞争策略研究
下一篇: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