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单相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2-18页
    1.1 光伏发电的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对光伏发电的研究状况第13-16页
        1.2.1 国外光伏行业发展状况第13页
        1.2.2 国内光伏行业发展状况第13-14页
        1.2.3 光伏逆变器技术发展历程第14页
        1.2.4 光伏逆变器技术发展趋势第14-15页
        1.2.5 国内外在该技术上的对比第15-16页
    1.3 拓扑电路技术第16页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6-18页
2 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第18-24页
    2.1 逆变器主电路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18页
    2.2 Boost电路工作原理第18-20页
    2.3 逆变电路全桥工作原理第20-24页
3 并网逆变器的关键技术第24-48页
    3.1 MPPT最大功率跟踪技术第24-38页
        3.1.1 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第24-26页
        3.1.2 MPPT的基本原理第26-27页
        3.1.3 MPPT常规跟踪算法第27-31页
        3.1.4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模型第31-38页
    3.2 直流电流分量的抑制第38-41页
        3.2.2 开关调制方式对漏电流的影响第39-40页
        3.2.3 改进型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漏电流的分析第40-41页
    3.3 锁相环和孤岛检测的研究第41-47页
        3.3.1 孤岛效应第41页
        3.3.2 孤岛检测技术第41-44页
        3.3.3 锁相环的设计第44-45页
        3.3.4 仿真验证第45-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4 系统的硬件设计第48-56页
    4.1 控制电路的设计第48-49页
    4.2 硬件电路设计第49-54页
        4.2.1 Boost电路主要参数设计第49-50页
        4.2.2 采样保护电路设计第50-52页
        4.2.4 驱动电路设计第52-54页
    4.3 本章小结第54-56页
5 单相全桥非隔离逆变器的并网控制技术及仿真分析第56-72页
    5.1 基于PR控制的逆变并网控制技术第56-58页
        5.1.1 PR控制原理第56-57页
        5.1.2 PR控制的不足第57-58页
    5.2 PI控制技术第58-62页
        5.2.1 PI控制技术及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效果第58-61页
        5.2.2 PI控制的不足第61-62页
    5.3 PI控制(电压前馈)的优点第62-65页
    5.4 系统的仿真分析第65-70页
        5.4.1 基于全桥的逆变并网系统的仿真模型第65-66页
        5.4.2 基于全桥的逆变并网系统的仿真模型第66-67页
        5.4.3 PI控制的并网研究----主要是电压前馈第67-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总结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80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稀疏表达的机械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新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北京某企业研发项目管理模式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