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单亲家庭中学生元刻板印象与群际关系相关研究及干预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第11-23页
    1.1 单亲家庭子女研究综述第11-13页
        1.1.1 单亲家庭的界定第11页
        1.1.2 单亲家庭研究现状第11-12页
        1.1.3 单亲事件对子女的影响第12-13页
        1.1.4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适应及干预第13页
        1.1.5 现有单亲家庭子女研究的局限第13页
    1.2 元刻板印象文献综述第13-19页
        1.2.1 元刻板印象的定义第13-14页
        1.2.2 元刻板印象和元知觉第14页
        1.2.3 形成元刻板印象的策略第14-15页
        1.2.4 元刻板印象和群际关系的关系第15-16页
        1.2.5 元刻板印象和他人刻板印象、自我刻板印象关系第16-17页
        1.2.6 元刻板印象的准确性第17页
        1.2.7 元刻板印象的测量技术第17-18页
        1.2.8 元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第18页
        1.2.9 元刻板印象的研究展望第18-19页
    1.3 团体辅导相关研究第19-20页
        1.3.1 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第19-20页
        1.3.2 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依据第20页
    1.4 问题提出第20-23页
        1.4.1 问题提出第20-21页
        1.4.2 研究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单亲家庭子女元刻板印象内容探究第23-45页
    2.1 研究目的第23页
    2.2 研究对象和程序第23-25页
        2.2.1 研究对象第23-24页
        2.2.2 研究工具第24页
        2.2.3 研究程序第24-25页
    2.3 结果分析第25-43页
        2.3.1 问卷的编制第25-28页
        2.3.2 效度检验第28-33页
        2.3.3 信度检验第33-34页
        2.3.4 正式问卷的分析第34-43页
    2.4 讨论第43页
    2.5 结论第43-45页
        2.5.1 两类群体自我刻板印象、他人刻板印象和元刻板印象特征第43-44页
        2.5.2 内群体的自我刻板印象、元刻板印象与外群体他人刻板印象的一致性第44页
        2.5.3 三种刻板印象相关关系第44-45页
第三章 元刻板印象对群际关系的影响第45-59页
    3.1 研究目的第45页
    3.2 研究对象第45页
    3.3 研究工具第45-46页
        3.3.1 自编形容词两级特质量表第45页
        3.3.2 群际关系量表第45-46页
    3.4 研究程序第46页
    3.5 结果分析第46-54页
        3.5.1 完整家庭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各变量差异性分析第46-47页
        3.5.2 完整家庭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人口学变量方差分析第47-51页
        3.5.3 完整家庭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的元刻板印象等和群际关系相关分析第51-52页
        3.5.4 完整家庭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元刻板印象和群际关系验证结构模型第52-54页
    3.6 讨论第54-56页
        3.6.1 人口学变量对元刻板印象等的影响第54-55页
        3.6.2 单亲家庭子女和完整家庭子女的外群体态度、群际关系认知和交往兴趣第55-56页
    3.7 结论第56-59页
        3.7.1 一般人口变量的主效应第56页
        3.7.2 完整家庭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群际关系第56-59页
第四章 元刻板印象的干预第59-66页
    4.1 研究目的和假设第59页
        4.1.1 研究目的第59页
        4.1.2 研究假设第59页
    4.2 研究对象第59页
    4.3 研究工具第59-60页
    4.4 团体辅导效果评估第60-62页
        4.4.1 各变量团体辅导前后测分析第60-61页
        4.4.2 团体成员团体辅导前后访谈对比第61-62页
    4.5 讨论第62-63页
    4.6 结论第63页
    4.7 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群际关系的教育建议和策略第63-66页
第五章 总结论和教育建议第66-68页
    5.1 研究总结第66页
    5.2 教育建议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附录1 半开放式问卷第72-75页
附录2 单亲家庭子女问卷第75-78页
附录3 完整家庭子女问卷第78-81页
附录4 群际关系问卷第81-82页
附录5 单亲家庭子女的元刻板印象团体辅导方案第82-90页
附录6 知情同意书第90-91页
附录7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第91-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APKs、Nrf2与NF-κB信号通路在丙烯酰胺神经毒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4-壬基酚暴露所致雄性生殖毒性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