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 一、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 二、国外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第四节 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18-19页 |
| 一、研究创新 | 第18页 |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19-29页 |
|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 | 第19-23页 |
|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意义 | 第20-23页 |
| 第二节 农村特色产业 | 第23-27页 |
| 一、农村特色产业的基本内涵 | 第23-24页 |
|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意义 | 第24-27页 |
| 第三节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 一、协同治理理论 | 第27页 |
| 二、产业融合理论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临湘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 第29-39页 |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第29-31页 |
| 一、调查目的 | 第29页 |
| 二、调查对象 | 第29-30页 |
| 三、调查方法 | 第30-31页 |
| 第二节 临湘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调查 | 第31-37页 |
| 一、临湘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条件 | 第31-34页 |
| 二、临湘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历程 | 第34-37页 |
| 第三节 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临湘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果分析 | 第37-39页 |
| 一、突出政府作用,为传统优势产业营造了良好氛围 | 第37页 |
| 二、改善乡村面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 第37-38页 |
| 三、发展农民合作社,确保了农民收入增加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临湘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53页 |
|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下临湘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5页 |
| 一、多元主体之间协同不到位 | 第39-42页 |
| 二、利益链接机制松散 | 第42-43页 |
| 三、特色产业之间融合程度较低 | 第43页 |
| 四、特色资源产业化遭遇人才瓶颈 | 第43-44页 |
| 五、传统优势产业融资面临较大压力 | 第44-45页 |
| 第二节 临湘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53页 |
| 一、参与主体思想固化,缺乏协同意识 | 第45-46页 |
| 二、协同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博弈 | 第46-48页 |
| 三、产业结构单一且融合机制不健全 | 第48-49页 |
| 四、人才争夺处于劣势且用人机制僵化 | 第49页 |
| 五、农业天然弱质性与资本逐利性之间的矛盾难以化解 | 第49-50页 |
| 六、相关法律和地方政策不完善 | 第50-53页 |
|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优化临湘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及具体对策 | 第53-70页 |
|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下优化临湘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 第53-58页 |
| 一、遵循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的基本原则 | 第53-54页 |
| 二、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的具体要求 | 第54-57页 |
| 三、确定与乡村振兴战略同步的战略目标 | 第57页 |
| 四、发扬成功经验,坚持查漏补缺的工作方向 | 第57-58页 |
| 第二节 乡村振兴战略下优化临湘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 第58-70页 |
| 一、树立多元主体的协同发展理念,提高协同效率 | 第58-59页 |
| 二、构建协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 第59-61页 |
| 三、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产业融合机制 | 第61-64页 |
| 四、打造人才绿色通道 | 第64-66页 |
| 五、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的金融体系 | 第66-68页 |
| 六、完善相关法律及制度供给 | 第68-70页 |
| 结语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附录 | 第76-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