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铁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铁路运输经济论文

信用对铁路PPP模式的融资风险博弈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引言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我国铁路融资现状第11-12页
        1.1.2 相关政策支持第12页
    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3 问题的提出第13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3-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3 技术路线图第15-16页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第16-24页
    2.1 PPP模式相关研究第16-17页
    2.2 PPP模式风险管理相关研究第17-19页
        2.2.1 PPP模式风险识别及评估相关研究第17-18页
        2.2.2 PPP模式风险分配相关研究第18-19页
        2.2.3 交通领域的PPP模式风险管理相关研究第19页
    2.3 PPP融资风险产生的相关理论第19-23页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9-21页
        2.3.2 机会主义行为理论第21-22页
        2.3.3 不完全契约理论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铁路PPP融资风险的分析框架第24-29页
    3.1 铁路PPP模式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第24-25页
        3.1.1 铁路行业的复杂性第24页
        3.1.2 市场环境的复杂性第24-25页
    3.2 PPP模式在铁路项目应用中的风险分析第25-26页
    3.3 本章小结第26-29页
4 基于博弈的PPP影响分析第29-41页
    4.1 逆向选择风险对PPP模式的影响第29-31页
        4.1.1 逆向选择风险形成机理第29-30页
        4.1.2 模型的构建第30-31页
    4.2 信用风险对PPP模式的影响第31-33页
        4.2.1 信用风险形成机理第31-32页
        4.2.2 模型的构建第32-33页
    4.3 道德风险对PPP模式的影响第33-39页
        4.3.1 模型的基本假设第34-35页
        4.3.2 模型的构建第35-38页
        4.3.3 模型的均衡解第38-39页
    4.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5 台湾高铁案例分析第41-49页
    5.1 台湾高铁BOT项目社会资本引入概况第41页
    5.2 台湾高铁BOT项目风险分析第41-47页
    5.3 本章小结第47-49页
6 结论第49-51页
    6.1 结论与建议第49-50页
    6.2 论文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方向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5-5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疏水性染料掺杂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可控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