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多元稀土/生物质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印染废水的来源及其处理技术第11-13页
        1.1.1 印染废水的来源与危害第11页
        1.1.2 印染废水的类型与特点第11-12页
        1.1.3 印染废水的处理技术第12-13页
    1.2 吸附-催化氧化技术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7-20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8页
        1.3.4 本研究创新之处第18-20页
2 多元稀土/生物质炭的制备及模拟印染废水处理研究第20-2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1页
        2.1.1 实验材料第20页
        2.1.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0-21页
        2.1.3 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1页
        2.1.4 染料废水的配制第21页
    2.2 废水的吸附-催化氧化实验第21-22页
    2.3 废水测定方法第22-23页
        2.3.1 色度的测定与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2页
        2.3.2 COD的测定与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2-23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3-26页
        2.4.1 活性组分配比的确定第23-24页
        2.4.2 制备温度的确定第24-26页
3 多元稀土/生物质炭复合材料的理化特性分析第26-32页
    3.1 RE/BC与BC样品的扫描电镜(SEM)分析第26-27页
    3.2 RE/BC的FT-IR红外光谱分析第27-28页
    3.3 RE/BC与BC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28-29页
    3.4 RE/BC与BC的表面官能团测定第29-30页
        3.4.1 Boehm滴定法的测定原理第29页
        3.4.2 Boehm滴定法的步骤第29-30页
        3.4.3 RE/BC与BC的Boehm滴定结果第30页
    3.5 RE/BC与BC的零电荷点pH(pHpzc)的测定第30-32页
4 多元稀土/生物质炭复合材料吸附-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第32-50页
    4.1 RE/BC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第32-37页
        4.1.1 曝气时间对亚甲基蓝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2-33页
        4.1.2 RE/BC投加浓度对亚甲基蓝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3-34页
        4.1.3 废水初始浓度对亚甲基蓝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4-35页
        4.1.4 曝气量对亚甲基蓝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5页
        4.1.5 温度对亚甲基蓝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5-36页
        4.1.6 pH对亚甲基蓝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6-37页
    4.2 RE/BC对酸性品红的去除第37-43页
        4.2.1 酸性品红的结构第37-38页
        4.2.2 酸性品红的测定与标曲的绘制第38页
        4.2.3 曝气时间对酸性品红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8-39页
        4.2.4 RE/BC投加浓度对酸性品红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4.2.5 废水初始浓度对酸性品红处理效果的影响第40-41页
        4.2.6 曝气量对酸性品红处理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4.2.7 温度对酸性品红处理效果的影响第42页
        4.2.8 pH对酸性品红处理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4.3 响应曲面实验第43-50页
        4.3.1 Box-Behnken试验设计第43-44页
        4.3.2 Box-Behnken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4-47页
        4.3.3 响应面分析第47-48页
        4.3.4 响应曲面优化第48-50页
5 RE/BC复合材料吸附-催化氧化亚甲基蓝作用机制探讨第50-59页
    5.1 动力学实验研究第50-57页
        5.1.1 拟一级和拟二级动力学拟合效果对比第50-52页
        5.1.2 RE/BC投加浓度对动力学的影响第52-54页
        5.1.3 曝气量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第54-55页
        5.1.4 温度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第55-57页
    5.2 吸附-催化氧化法处理亚甲基蓝的机理分析第57-59页
6 多元稀土/生物质炭复合材料的再生及其对实际废水的处理第59-63页
    6.1 RE/BC的再生方法第59页
    6.2 RE/BC的再生与废水处理实验第59页
    6.3 再生结果分析第59-60页
    6.4 印染废水来源与水质第60页
    6.5 RE/BC对实际废水中色度和COD的去除研究第60-61页
    6.6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61-63页
7 结论及不足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71页
一、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第71页
二、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直接酸浸法提取煤系高岭土中活性成分制备无机絮凝剂及吸附剂的研究
下一篇:“三重表征”在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建构中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