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1.1.1 非线性光学 | 第14-15页 |
1.1.2 低维纳米材料 | 第15页 |
1.1.3 等离激元及表面等离激元 | 第15-16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2.1 非线性光学特性 | 第16-17页 |
1.2.2 金属纳米球的量子修正介电函数及其光吸收截面 | 第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隧穿效应对量子点二次谐波的影响 | 第19-30页 |
2.1 引言 | 第19-20页 |
2.2 理论推导 | 第20-24页 |
2.2.1 系统波函数及能级 | 第20-23页 |
2.2.2 二次谐波系数 | 第23-24页 |
2.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24-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量子尺寸效应对金纳米球介电函数和光响应的影响 | 第30-42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理论推导 | 第31-35页 |
3.2.1 量子修正介电函数 | 第31-33页 |
3.2.2 金纳米球的波函数及能级 | 第33-34页 |
3.2.3 光吸收截面 | 第34-35页 |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5-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对GaAs量子点非线性光学特性的影响 | 第42-54页 |
4.1 引言 | 第42-43页 |
4.2 理论推导 | 第43-48页 |
4.2.1 量子修正介电函数 | 第43-44页 |
4.2.2 金属纳米颗粒与半导体量子点的相互作用 | 第44-45页 |
4.2.3 金属纳米颗粒的哈密顿量,本征态和本征能量 | 第45-46页 |
4.2.4 半导体量子点的哈密顿量,本征态和本征能量 | 第46页 |
4.2.5 非线性光学特性 | 第46-48页 |
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8-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