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6-22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6-18页 |
1.1.1 纳入标准 | 第17页 |
1.1.2 排除标准 | 第17-18页 |
1.2 病例资料搜集与处理 | 第18-19页 |
1.2.1 一般因素 | 第18页 |
1.2.2 血液学指标 | 第18页 |
1.2.3 治疗方案 | 第18-19页 |
1.2.4 观察终点 | 第19页 |
1.3 随访 | 第19页 |
1.4 统计学方法 | 第19-22页 |
第2章 结果 | 第22-31页 |
2.1 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及血液学指标 | 第22-24页 |
2.1.1 患者一般临床病例特征情况 | 第23-24页 |
2.1.2 患者年龄、生存时间及各血液学指标情况 | 第24页 |
2.2 生存分析 | 第24-26页 |
2.2.1 NLR的生存分析 | 第24页 |
2.2.2 PLR的生存分析 | 第24-25页 |
2.2.3 LMR的生存分析 | 第25-26页 |
2.2.4 PNI的生存分析 | 第26页 |
2.3 相关性分析 | 第26-28页 |
2.3.1 NLR与各临床病例特征的相关性 | 第26-27页 |
2.3.2 PLR与各临床病例特征的相关性 | 第27-28页 |
2.4 Cox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 | 第28-31页 |
2.4.1 Cox单变量分析 | 第28-29页 |
2.4.2 Cox多变量分析 | 第29-31页 |
第3章 讨论 | 第31-39页 |
3.1 吉西他滨与免疫调节 | 第31页 |
3.2 肿瘤进展与炎症反应 | 第31-32页 |
3.3 PLR的预后预测作用 | 第32-35页 |
3.3.1 胰腺癌患者PLR升高的可能机制及对肿瘤进展的作用 | 第33-34页 |
3.3.1.1 血小板增多症 | 第33页 |
3.3.1.2 淋巴细胞减少症 | 第33-34页 |
3.3.2 吉西他滨对于外周血PLR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 NLR的预后预测作用 | 第35-36页 |
3.4.1 胰腺癌患者NLR升高的可能机制及对肿瘤进展的作用 | 第35-36页 |
3.4.1.1 淋巴细胞减少症 | 第35页 |
3.4.1.2 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 第35-36页 |
3.4.2 吉西他滨对外周血NLR的影响 | 第36页 |
3.5 总结 | 第36-38页 |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38-39页 |
第4章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综述 | 第43-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