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7页 |
ABSTRACT | 第17-22页 |
缩略语说明 | 第23-2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25-56页 |
1 蛋白质多肽药物的化学修饰 | 第25-32页 |
1.1 蛋白质多肽药物临床应用的优势和局限性 | 第25页 |
1.2 蛋白质多肽药物的长效化策略 | 第25-26页 |
1.3 蛋白质多肽药物PEG修饰的发展 | 第26-32页 |
2 HSA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 第32-34页 |
2.1 失血性休克及其治疗 | 第32-33页 |
2.2 HSA作为血容量扩充剂的优势和局限性 | 第33-34页 |
3 PEG修饰对于白蛋白的影响 | 第34-37页 |
3.1 增加HSA的分子半径,延长其半衰期 | 第34页 |
3.2 增加白蛋白的渗透压和黏度 | 第34-37页 |
4 PEG定点修饰的HSA在溶液中的结构研究 | 第37-45页 |
4.1 研究PEG修饰蛋白质结构的意义 | 第37页 |
4.2 蛋白质结构研究的常用方法 | 第37页 |
4.3 小角散射 | 第37-45页 |
5 基于LC-MS/MS方法的PEG修饰多肽或蛋白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45-55页 |
5.1 蛋白质、多化类物质体内定性定量研究的难点/PEG運白质体内组织分布与排泄研究方法 | 第45-47页 |
5.2 LC-MS/MS在PEG修饰多肽或蛋白质体内定量研究的应用 | 第47-55页 |
6 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 第55-56页 |
第二章 PEG定点修饰的白蛋白用于失血性休克血液复苏的研究 | 第56-77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7-60页 |
1.1 试剂与材料 | 第57-58页 |
1.2 实验设备 | 第58-59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59页 |
1.4 Western blot实验所用溶液的配制 | 第59-6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0-65页 |
2.1 PEG修饰白HSA样品的制备 | 第61页 |
2.2 HSA和PEG修饰的HSA的渗透压和黏度测定 | 第61页 |
2.3 大鼠的麻醉和解剖 | 第61页 |
2.4 大鼠急性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制作及血液复苏治疗 | 第61-62页 |
2.5 相关指标测定 | 第62-65页 |
2.5.1 测量平均动脉压 | 第62页 |
2.5.2 分析血气参数 | 第62-63页 |
2.5.3 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 | 第63页 |
2.5.4 测定血浆中MCP-1和肺组织中eNOS的表达 | 第63页 |
2.5.5 检测炎症相关因子(TNF-α,NF-κB)和肺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 | 第63-65页 |
2.5.6 肺部组织HE病理染色 | 第65页 |
2.6统计结果分析 | 第6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5-73页 |
3.1 PEG定点修饰对HSA渗透压和黏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3.2 失血性休克模型中平均动脉压的变化 | 第66-68页 |
3.3 血液复苏对大鼠血气参数的影响 | 第68-69页 |
3.4 血液复苏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第69-70页 |
3.5 大鼠血浆中MCP-1和肺组织中eNOS的表达 | 第70-71页 |
3.6 血液复苏后炎症相关因子(TNF-α,NF-κB)和肺組织凋亡相关蛋白(bax,bel-2)的表达 | 第71-73页 |
3.7 肺部组织HE病理染色 | 第73页 |
4 讨论 | 第73-75页 |
5 结论 | 第75-77页 |
第三章 PEG位点特异性修饰的HSA在溶液中结构以及药物结合性质研究 | 第77-102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77-80页 |
1.1 试剂与材料 | 第77-78页 |
1.2 实验设备 | 第78页 |
1.3 溶液配制 | 第78-80页 |
1.3.1 SDS-PAGE检测用溶液的配制 | 第78-79页 |
1.3.2 SPR分析用溶液的配制 | 第79-8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0-83页 |
2.1 SDS-PAGE检测 | 第80-81页 |
2.2 体积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SEC-MALLS)测试 | 第81页 |
2.3 SANS测试 | 第81-82页 |
2.4 分析SANS测试数据 | 第82页 |
2.5 SPR分析 | 第82-8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83-99页 |
3.1 SDS-PAGE检测 | 第83-84页 |
3.2 SEC-MALLS测试 | 第84-86页 |
3.3 SANS测试 | 第86-89页 |
3.4 重头建模 | 第89-93页 |
3.5 SPR分析 | 第93-99页 |
4 讨论 | 第99-101页 |
5 结论 | 第101-102页 |
第四章 基于NanoLC-MS/MS的大鼠血浆中PEG-HSA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102-115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02-104页 |
1.1 药品与试剂 | 第102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102-103页 |
1.3 溶液配制 | 第103-104页 |
2 色谱与质谱条件 | 第104-105页 |
3 数据分析 | 第105页 |
4 SDS-PAGE筛选血浆样品提取试剂 | 第105-106页 |
5 血浆样品的提取和酶解处理步骤 | 第106-107页 |
6 方法学确证 | 第107-113页 |
6.1 专属性(specificity,SPE)验证 | 第107-108页 |
6.2 最低定量限(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LLOQ)与线性范围 | 第108-110页 |
6.3 精密度与准确度(precision and accuracy) | 第110页 |
6.4 提取回收率(extraction recovery,RECO) | 第110-112页 |
6.5 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ME) | 第112页 |
6.6 稳定性(stability) | 第112-113页 |
7 讨论 | 第113-114页 |
8 结论 | 第114-11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8页 |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15-116页 |
2 创新点 | 第116页 |
3 展望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6页 |
Article | 第136-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144-145页 |
学位论文评阁及答辩情况表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