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

基于多分类器集成的工业品缺陷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相关研究及挑战第13-15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第15-16页
    1.5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2章 相关问题与基础理论第17-25页
    2.1 数据质量问题第17-19页
        2.1.1 非一致值第17页
        2.1.2 缺失值第17-18页
        2.1.3 重复及冗余第18-19页
    2.2 维数灾难第19页
    2.3 集成学习第19-23页
        2.3.1 Boosting第20-21页
        2.3.2 Bagging和随机森林第21-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3章 分析框架与数据整理分析第25-38页
    3.1 整体分析框架第25-26页
    3.2 目标问题第26-27页
    3.3 数据特点和描述第27-29页
        3.3.1 数据分层结构第27-28页
        3.3.2 数据定义第28-29页
    3.4 数据清洗第29-31页
    3.5 统计分析第31-34页
    3.6 数据预处理第34-37页
        3.6.1 标准化第34-35页
        3.6.2 连续值离散化第35-37页
        3.6.3 数据变换第37页
    3.7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基于代价敏感森林的多分类模型第38-51页
    4.1 类别不平衡问题第38-40页
    4.2 多类别问题第40-42页
    4.3 不平衡多类别分类模型第42-50页
        4.3.1 多分类器模型第42-43页
        4.3.2 代价敏感学习第43-44页
        4.3.3 基于代价敏感的多类别再缩放第44-47页
        4.3.4 分类模型构建第47-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实验结果与评估第51-64页
    5.1 实验配置第51-54页
    5.2 评价指标第54-55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5-63页
        5.3.1 代价敏感对比实验第55-56页
        5.3.2 个体数量的影响第56-58页
        5.3.3 对照实验第58-61页
        5.3.4 特征重要性分析第61-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6.1 本文总结第64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图知识库的分布式信息检索集合选择方法
下一篇:基于层次聚类特征选择和HF-SVM的活动识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