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的贫困书写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章 贫困与萧红文学创作 | 第16-27页 |
第一节 贫困:萧红文学创作的催化剂 | 第16-21页 |
一、"自传式"文学创作 | 第17-19页 |
二、萧红自我对贫困的感受与表达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女性贫困的独特性 | 第21-27页 |
一、男性对女性的压迫 | 第23-25页 |
二、"女体"的自身局限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物质与精神贫困的双重交织 | 第27-42页 |
第一节 物质贫困的呈现 | 第28-33页 |
一、基本生存资料的缺失 | 第29-31页 |
二、"大泥坑"的贫困象征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节 精神贫困的凸显 | 第33-42页 |
一、"人"的生命意识的缺失 | 第34-38页 |
二、被"物"化的人生 | 第38-40页 |
三、独特的贫困文化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萧红贫困书写的启蒙意义 | 第42-57页 |
第一节 贫困书写中的思考:改造"国民灵魂" | 第43-50页 |
一、"看客"群体的塑造 | 第44-47页 |
二、民俗文化再审视 | 第47-50页 |
第二节 贫困书写中的坚持:对"人"的发现 | 第50-57页 |
一、还原贫困乡土民间的复杂 | 第50-53页 |
二、探究贫困乡民觉醒的可能 | 第53-57页 |
结语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