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提出问题 | 第13-16页 |
1.2 重要概念界定 | 第16-22页 |
1.2.1 信用概念的界定 | 第16-19页 |
1.2.2 信用行为的概念 | 第19-20页 |
1.2.3 对农户财富内涵的界定 | 第20-21页 |
1.2.4 农户的概念辨析 | 第21-22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4-48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4-32页 |
2.1.1 小农行为理论 | 第24-27页 |
2.1.2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27-32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32-44页 |
2.2.1 对农户债务缔约行为研究的综述 | 第32-41页 |
2.2.2 对农户债务履约行为研究的综述 | 第41-42页 |
2.2.3 债务契约治理机制研究 | 第42-44页 |
2.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理论分析框架 | 第44-48页 |
2.3.1 研究思路 | 第44-46页 |
2.3.2 理论分析框架 | 第46-48页 |
第三章 不完全契约视角下农户缔约行为的理论分析 | 第48-67页 |
3.1 影响农户缔约行为的因素 | 第49-52页 |
3.1.1 信息的不完全性 | 第49-50页 |
3.1.2 农户的土地财富 | 第50-51页 |
3.1.3 农户的社会资本 | 第51-52页 |
3.2 债务契约中信号识别机制 | 第52-55页 |
3.2.1 个人债务契约中的信号识别机制 | 第52-53页 |
3.2.2 私人信息下农户联保契约的信号识别机制 | 第53-55页 |
3.3 不完全契约下农户的相机续约机制 | 第55-60页 |
3.3.1 单期债务契约对农户的激励 | 第56-58页 |
3.3.2 多期债务契约对农户的激励 | 第58-60页 |
3.4 财富约束下的农户债务缔约激励约束机制 | 第60-65页 |
3.4.1 财富约束下农户在债务契约中的权益 | 第60-62页 |
3.4.2 风险厌恶与农户债务契约选择倾向 | 第62-65页 |
3.5 对模型结论的进一步解释 | 第65-67页 |
第四章 不完全契约视角下农户债务契约自我履约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67-76页 |
4.1 影响自我履约机制的因素 | 第67-69页 |
4.1.1 声誉资本 | 第68页 |
4.1.2 互惠行为 | 第68-69页 |
4.2 声誉资本与农户自我履约机制的运作 | 第69-71页 |
4.2.1 克莱因构建的自我履约模型 | 第69-70页 |
4.2.2 对克莱因自我履约机制模型的扩展 | 第70-71页 |
4.3 互惠与农户自我履约机制的运作 | 第71-75页 |
4.3.1 惩罚与自我履约机制 | 第72-73页 |
4.3.2 对信贷员的奖励与自我履约机制 | 第73-75页 |
4.4 对模型结论的进一步解释 | 第75-76页 |
第五章 不完全契约下农户债务契约再谈判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76-85页 |
5.1 再谈判机制的影响因素 | 第77-80页 |
5.1.1 不完全契约中的当事人行动次序 | 第77页 |
5.1.2 刚性契约与弹性契约 | 第77-79页 |
5.1.3 再谈判中的谈判力与担心谈判破裂的程度 | 第79-80页 |
5.2 债务契约再谈判机制的最优模型 | 第80-83页 |
5.2.1 基本模型 | 第80-81页 |
5.2.2 模型的运用 | 第81-83页 |
5.3 对模型结论的进一步解释 | 第83-85页 |
第六章 农户债务缔约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白水、永济和盐池三地农户的实地调查 | 第85-110页 |
6.1 调查说明 | 第85-89页 |
6.1.1 调查地区与调查对象 | 第85-87页 |
6.1.2 问卷设计 | 第87页 |
6.1.3 调查基本情况 | 第87-89页 |
6.2 债务缔约行为的实证分析 | 第89-103页 |
6.2.1 债务缔约中农户决策行为的实证分析 | 第89-98页 |
6.2.2 债务缔约中农户融资能力的实证分析 | 第98-103页 |
6.3 农户债务缔约方式的选择 | 第103-109页 |
6.3.1 不同债务契约缔约费用的比较 | 第103-107页 |
6.3.2 农户对不同债务契约的选择 | 第107-109页 |
6.4 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七章 债务契约自我履约机制的案例研究:基于某小额贷款公司借款农户的调查 | 第110-118页 |
7.1 HM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110-111页 |
7.2 声誉资本的三要素与农户债务契约的自我履约机制 | 第111-114页 |
7.2.1 农户预期利润与契约的自我履约机制 | 第111-112页 |
7.2.2 时间因素与自我履约机制:与经典农户联保贷款的比较 | 第112-113页 |
7.2.3 外部风险与契约的自我履约机制 | 第113-114页 |
7.3 互惠行为与农户债务契约的自我履约机制 | 第114-117页 |
7.3.1 联保小组内的互惠行为与效用 | 第114-115页 |
7.3.2 信贷员的效率工资激励 | 第115-116页 |
7.3.3 对联保小组组长的非物质奖励 | 第116-117页 |
7.4 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八章 债务契约中再谈判机制的案例研究:基于YJ市和B县地区农户的访谈 | 第118-127页 |
8.1 农户与正规金融机构的再谈判 | 第118-121页 |
8.1.1 两类贷款合同弹性的比较 | 第118-119页 |
8.1.2 农户与正规金融机构的再谈判机制 | 第119-121页 |
8.2 民间借贷中的再谈判 | 第121-126页 |
8.2.1 法律、习惯与民间借贷合同的弹性 | 第122页 |
8.2.2 民间借贷中关于农户欠款的再谈判 | 第122-126页 |
8.3 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127-130页 |
9.1 主要结论 | 第127-129页 |
9.2 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4页 |
附录 | 第144-15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156页 |
作者简介 | 第156页 |